股外側皮神經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股外側皮神經炎是臨床最常見的皮神經炎,指多種原因引起大腿外側神經損害,導致大腿前外側面板感覺異常與疼痛。
- 但凡能使股外側神經受到損傷的原因,均為股外側皮神經炎病因,如椎間盤突出、寒冷、腰肌勞損、痛風、糖尿病等。
- 股外側皮神經多單側發病,最多見的是大腿外側面板麻木,部分患者會感覺刺痛、有蟻行感、燒灼感、對溫度和痛覺的敏感度降低等。由於是純感覺神經,所以不會造成肌肉萎縮或運動障礙,但治療後可能遺留面板麻木的症狀。
- 治療的關鍵在於積極治療造成股外側皮神經的原因,解除刺激。多采用藥物治療以起到營養神經和抗炎的作用,如維生素 B1、甲鈷胺、糖皮質激素等;鎮痛劑或區域性封閉,如使用 2% 普魯卡因封閉注射;手術治療適用於已明確診斷為股外側皮神經,病情嚴重且保守治療無效者,如股外側皮神經減壓術;脈衝電治療等物理療法也有一定作用。
- 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於緩解患者不適,如採用低糖、低脂、高纖維素、低尿酸的飲食,少吃油膩、甜食、增加尿酸的食品,如海鮮、動物內臟、啤酒等。規律鍛鍊、肥胖者適當減肥。
- 避免股外側神經受到損傷,積極治療各種引起股外側皮神經炎的疾病,有助於預防疾病的發生。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一側或雙側的大腿外側面板麻木、有針刺樣或灼燒樣疼痛。
- 大腿外側感覺遲鈍或異常,甚至完全消失。體力勞動、站立或步行過久時症狀加重,休息後可緩解。
- 面板感覺過敏。
- 毛髮脫落。
建議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股外側皮神經炎?
目前,股外側皮神經炎無統一和規範的標準,醫生多依據神經受損的症狀表現進行判斷,還可能採用下列輔助手段以確診是否患病。
血、尿檢查
有助於協助醫生髮現導致股外側皮神經炎的原因。
電生理檢查
- 感覺神經傳導檢測(SCV):在早期的診斷中有重要意義,若患者感覺神經傳導速度發生異常,提示可能發生了早期周圍神經病變。
- 體感誘發電位(SEP):醫生會對身體的感覺系統一些刺激,觀察是否有生物電反應,通過異常表現的時間來確定損傷部位。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大腿外側有無特殊感覺?
- 平常大腿面板會發涼嗎?
- 走路時是否覺得下肢沉重?
- 運動的時候情況會更嚴重嗎?休息會好轉嗎?
- 是否患有其他病?如糖尿病和痛風?
- 是否有過外傷史?
- 最近有面板過敏的情況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為什麼會得股外側皮神經炎?
- 需要做哪些檢查?
- 有哪些推薦的治療方案?
- 以後行走會有影響嗎?
- 是否需要調整某些生活習慣?
日常需要注意什麼?
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於緩解患者不適。
- 戒菸、戒酒。
- 遠離有毒環境。
- 健康、均衡飲食:採用低糖、低脂、高纖維素、低尿酸的飲食,少吃油膩、甜食、增加尿酸的食品,如海鮮、動物內臟、啤酒等。
- 規律鍛鍊:每天堅持運動 30 分鐘以上,如走路和慢跑,不要做高強度運動。
- 減重:肥胖者適當減肥。
- 控制血糖在合理範圍。
- 寬鬆著裝,不穿緊身衣褲。
如何治療股外側皮神經?
治療的關鍵在於積極治療造成股外側皮神經的原因,解除刺激。
藥物治療
主要作用是營養神經和抗炎,常用營養神經藥有維生素 B1、維生素 B2、甲鈷胺等;常用抗炎藥有糖皮質激素。
鎮痛劑或區域性封閉
適用於劇烈疼痛嚴重者,醫生可能採用股外側皮神經注射療法,即在某個部位使用藥物封閉注射,如 2% 普魯卡因。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適用於已明確診斷為股外側皮神經,病情嚴重且保守治療無效者,如股外側皮神經減壓術。手術治療效果較好,也不易復發,但容易遺留部分後遺症,醫生會進行綜合評估。
物理治療
如脈衝電治療。
股外側皮神經發展和轉歸
股外側皮神經多單側發病,由於是純感覺神經,所以不會造成肌肉萎縮或運動障礙。但病程較長,常數月至多年不愈,即使經過治療,患者也可能遺留面板麻木的症狀。
股外側皮神經炎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但凡能使股外側神經受到損傷的原因,均為股外側皮神經炎病因,常見病因如下。
- 股外側皮神經受壓:如脊椎畸形、脊椎裂、椎間盤突出等。
- 受涼、寒冷和潮溼。
- 外傷或感染:腰肌勞損、盆腔炎性疾病、闌尾炎等。
- 全身性疾病:痛風、糖尿病和肥胖等。
股外側皮神經炎常見症狀有哪些?
感覺障礙或感覺異常
最多見的是大腿外側面板麻木,部分患者會感覺刺痛、有螞蟻爬過、燒灼感、沉重感、皮膚髮涼等。
淺感覺減退或消失
患者對溫度和痛覺的敏感度降低,即用針扎或冰塊碰不會感到疼痛和寒冷,或僅有輕微感覺,但觸控或按壓時患者可有明顯感覺。
其他
- 面板可輕度變薄。
- 觸壓大腿根外側有疼痛感。
- 區域性面板過敏。
- 面板顏色變淺或加深。
哪些人容易患股外側皮神經炎?
- 男性比女性更易患股外側皮神經炎。
- 肥胖者。
- 外傷或感染。
- 患有糖尿病和痛風等疾病者。
如何預防股外側皮神經?
避免股外側神經受到損傷,積極治療各種引起股外側皮神經炎的疾病,有助於預防疾病的發生。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