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性視網膜劈裂: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該病是一種視網膜變性疾病,表現為視網膜神經上皮層的層間被分裂。
  • 在我國較少見,多見於 40 歲以上人群,但也可發生於 20 歲左右的年輕人[1]。本病可能有種族差異,在美國 40 歲以上人群中屬於多發病。80% 為雙眼發病,但發病部位對稱。男女發病無差異。
  • 病因不明確[2]。與近視無關。
  • 該病按疾病的進展情況,分為靜止期和進行期。
  • 該病早期可能出現雷電樣閃光感、眼前黑影飄動等症狀,疾病進行期通常無症狀。如果發生在黃斑部,可引起視力下降。
  • 當病變無需治療時,則需要長期、密切隨訪觀察。疾病快速進展、出現視網膜裂孔時,可以行鐳射光凝治療。當合並視網膜脫離時,需手術治療。
  • 病變累及到黃斑部時,視力下降明顯,但僅少數可累及到黃斑部。當本病合併視網膜脫離時,對視力的損害大。
  • 本病大多無進展或進展緩慢。

中老年人,無近視病史,眼前出現雷電樣閃光感、眼前黑影飄動,且雙眼發病,需及時就醫。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中老年人,無近視病史,眼前出現雷電樣閃光感、黑影飄動,且雙眼發病。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眼前突然出現或近期出現某個方位的大片、固定黑影,黑影不會自行消退,可伴或不伴視力下降。
  • 眼前突然出現大片絮狀、飄動的黑影或紅色影,如同眼前被潑了一片墨水,可伴有視力下降。

建議就診科室

  • 眼科

醫生如何診斷獲得性視網膜劈裂?

醫生通過臨床表現和眼底檢查可基本明確診斷。此外,通過光相干斷層掃描(OCT)檢查,醫生可以進一步瞭解病情的程度及其變化。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眼底檢查:通過此項檢查,醫生可初步判斷眼底病變的性質和病變程度。眼底檢查是最基本和最常規的檢查,但僅僅通過眼底檢查通常無法確診本病,而需要聯合其他檢查來進行診斷與鑑別診斷。
  • 光相干斷層掃描(OCT):為眼底病的常用檢查之一。通過此項檢查,可清晰地顯示視網膜各層的病變。此項檢查為無創的,且操作簡便而快捷。此外,OCT 儀器自帶隨訪模式,臨床上通常將 OCT 檢查作為本病隨訪觀察的常用檢查方法[2][3]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既往的全身病史和眼病史?
  • 有什麼症狀?出現症狀有多久了?
  • 曾到別的醫院就診了嗎?接受過什麼治療?療效如何?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病情嚴重嗎?
  • 需要治療嗎?
  • 需要住院治療嗎?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 治療效果如何?
  • 會復發嗎?
  • 哪些治療在醫保的覆蓋範疇?

日常需注意保護眼睛,遵醫囑進行隨訪和治療。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注意休息,避免過度用眼,避免長期使用電子產品。
  • 避免劇烈的體育活動(如笨豬跳等)。
  • 注意保護眼睛,避免外傷。
  • 食用顏色鮮豔的蔬果,如紫甘藍、彩椒、藍莓、茄子等。
  • 勿濫用藥物。
  • 嚴格遵醫囑定期複查和治療。

當病變無需治療時,則需要長期、密切隨訪觀察。疾病快速進展、出現視網膜裂孔時,可以行鐳射光凝治療。當合並視網膜脫離時,需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無效。

密切監測

本病進展緩慢。當醫生確定病變無需治療時,需長期、密切監測隨訪。一旦病情發生變化,及時給予治療。

鐳射治療

  • 視網膜鐳射光凝:對於進行期的視網膜劈裂、出現視網膜裂孔,可採用鐳射光凝以阻止病變進一步擴充套件。

手術治療

當併發視網膜脫離時,需手術治療。手術方式的選擇需要醫生根據病情決定。

  • 玻璃體切割術
  • 鞏膜扣帶術

疾病發展和轉歸

本病大多是非進行性的或進展非常緩慢的,通常對視力影響不大。如果病變累及到黃斑部,對視力影響大,但較少累及到黃斑部位。一旦發生視網膜脫離,如果能夠及時手術治療,視網膜的結構可以恢復,視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復。視網膜脫離的手術越早約好,當病史超過 1 個月,手術難度加大,術後恢復差。

病因不明確。

獲得性視網膜劈裂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病因尚不明確。

哪些人容易患獲得性視網膜劈裂?

無相關內容的描述。

發病早期可出現雷電樣閃光感、眼前黑影飄動等症狀。疾病進行期通常無症狀,多數是在眼底檢查時無意中發現的。如果發生在黃斑部,可引起視力下降。

獲得性視網膜劈裂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獲得性視網膜劈裂的常見症狀包括:

  • 雷電樣閃光感:發病早期可出現,眼前一瞬間有“雷電樣”的閃光感。
  • 眼前黑影飄動:發病早期可出現,如同眼前有“蚊蟲”樣黑影飄動。
  • 疾病的進行期,患者通常無症狀。

獲得性視網膜劈裂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獲得性視網膜劈裂可導致視網膜出血和視網膜脫離。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視網膜出血;
  • 視網膜脫離。

目前沒有特異而有效的預防措施。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