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血管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血管瘤是指在胚胎髮育過程中血管細胞發育障礙形成的疾病,該疾病好發於嬰幼兒,屬於先天性良性腫瘤或者血管畸形。頸部血管瘤(cervical hemangioma)是指病發部位於頸部的血管瘤。
  • 血管瘤在新生兒的發病率為 2%~3%,在 1 歲以下兒童約為 10%,在早產兒(指胎齡在 37 足周以前出生的活產嬰兒)或低體重新生兒中的發病率高達 22%~30%。頸部是血管瘤好發部位,60% 的患兒發生於頭頸部。
  • 頸部血管瘤是由於嬰幼兒在胚胎髮育過程中血管細胞增生而形成的,胚胎是指懷孕初始 2 個月內的幼體。
  • 頸部血管瘤分為頸動脈體瘤(carotid body tumor,CBT)與頸靜脈球瘤(glomus jugulare tumor,GJT)。
  • 頸部血管瘤根據瘤體具體發生部位、大小、嚴重程度,多表現為鮮紅或紫紅色斑塊、柔軟腫塊和蚯蚓狀腫塊。
  • 目前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放射治療、手術治療等。但是由於不同人的瘤體特徵不一樣,治療方法也要隨之改變,這使得治療難度有所增加。而且,頸部手術難度以及風險大,手術中或術後恢復過程容易出現大出血、感染、癱瘓等情況。
  • 隨著疾病的進展,頸部血管瘤會導致吞嚥、呼吸困難(吞嚥有阻力感、喘氣費力),甚至出現大出血(指出血量大於 200 毫升)。
  • 頸部血管瘤多發生於嬰幼兒,由於其生長的特殊位置,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會對其身心造成一定影響,所以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家屬還要考慮對患兒的心理狀況進行觀察,必要時諮詢心理科醫生進行輔導。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產前超聲檢查發現胎兒頸部血管異常。
  • 頸部出現鮮紅色斑塊或柔軟腫塊。
  • 視覺受阻、視野模糊。
  • 觸碰疼痛、瘤體腫脹。
  • 瘤體迅速增大。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呼吸道梗阻。
  • 大出血。
  • 嘔血(出血量 250~300 毫升)。
  • 潰瘍破爛。

建議就診科室

  • 血管外科
  • 腫瘤科
  • 面板科
  • 兒科
  • 耳鼻喉科

醫生如何診斷頸部血管瘤?

臨床醫生產前可根據超聲檢測胎兒頸部血管瘤,出生後根據查體以及 CT、MRI 等輔助檢查來確診頸部血管瘤。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視診、觸診:肉眼可見的紅色斑塊,觸控可感受到柔軟腫塊。
  • 彩超:作用是檢查胎兒。超聲可以觀察患兒的病灶大小、邊界、回聲、血流情況及其頻譜波形。
  • 顱腦 CT:確定腫瘤是否侵襲其他部位及程度。
  • MRI:可清晰的檢測出血管瘤的大小、形態、侵襲程度等資訊。
  • 耳鼻喉科檢查:初步判斷頸部血管瘤是否存在。
  • 頸部 B 超:檢測血管瘤性質,形態、大小等。
  • 血常規、腫瘤標誌物檢測、肝與腎功能檢測等:這些指標能反映患者的血液系統、肝臟、腎臟功能等情況。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家裡人有得類似疾病的嗎?
  • 有沒有明顯的症狀?出現這個情況多久了?
  • 呼吸困不困難?
  • 吞嚥困不困難?
  • 視線感覺有沒有障礙,看東西清不清楚?
  • 有沒有服用過藥物?藥物名稱及劑量?
  • 是否有出血的情況?出血量有多少?
  • 按壓會疼嗎?
  • 選擇繼續觀察還是進行治療?
  • 平時飲食方面有注意嗎?生活規律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的情況嚴重嗎?可以治好嗎?
  • 是什麼原因得的這個病?
  • 我最近進食感覺有阻力,呼吸也不是很順暢,能夠採取什麼措施減輕症狀?
  • 現在可選擇哪些治療方式?哪一種比較好?
  • 在飲食居住習慣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 如果打算生二胎,二胎也會得這個病嗎?會遺傳嗎?
  • 保守治療沒有效果的話,再選擇手術或者放療會不會耽誤病情?
  • 治療週期長不長,目前可以用哪些藥物進行控制,會不會有副作用?

改善生活方式,舒緩心情有助於延緩頸部血管瘤患者疾病的進展。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情緒不要緊繃,不要大怒,不要過於憂慮、緊張,可以通過適量的戶外運動、聽音樂、輕勞作等放鬆心情。
  • 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保持大便暢通。
  • 不要過度用力(如保持大便通暢,不要搬重物),防止瘤體破裂,不宜吃得過飽。
  • 避免過度肥胖,以免瘤體增大,根據自身情況定期複查檢測,隨時關注瘤體變化。
  • 合理飲食,可以多食用止咳化痰,潤肺或者可以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如雪梨、檸檬、鯽魚湯等,不可食用辛辣以及油膩厚重的食物。
  • 不要過度清潔瘤體。
  • 不要私自改變用藥的劑量或者種類,謹遵醫囑。
  • 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保持 7~8 小時),保證機體免疫力正常。
  • 不要飲酒,不要吸菸。
  • 在接受了高頻電凝術後,患者需要注意不要刺激病變部位,以防復發。

由於發病位置特殊,頸部血管瘤大多采用保守的藥物治療或者放療促進血管瘤縮小,改善症狀。

手術治療

頸部血管瘤由於發生的部位特殊,進行手術容易造成大出血且還不易清除乾淨,容易復發,所以不建議手術切除。

分期切除術:僅適合瘤體較大的患者。作用是減少出血量,且採取多次切除的方式,謹防大出血。

藥物治療

  • β 受體阻斷劑:如普萘洛爾。作用是促使血管瘤消退,該藥物的副作用小於激素藥。
  • 抗腫瘤藥:如平陽黴素,作用是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使細胞自然死亡),也可以抑制細胞增殖。

其他治療方法

高頻電凝術:作用是使瘤體內產生高熱,血管不再擴增,從而達到瘤體逐漸變小的目的。

疾病發展和轉歸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頸部血管瘤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長大進而影響生活質量,嚴重時甚至可危及生命。如果儘早、正規治療,患者的頸部血管瘤一般不會影響日常生活。

頸部血管瘤病因尚不明確,目前觀點認為可能原因有二:一個可能是血管在胚胎髮育過程中的其中一個階段出現了發育障礙,故而血管形態停留在了此階段,二是認為血管本身異常增生導致的。

頸部血管瘤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病因不明,可能與以下因素相關:

  • 年齡:頸部血管瘤多發生於嬰幼兒(0~3 歲);
  • 遺傳因素影響:10% 的患兒具有家族遺傳史;
  • 基因突變;
  • 性別因素:女性患病率高於男性。

哪些人容易患頸部血管瘤

具有下列危險因素的人,更容易患頸部血管瘤。

  • 孕婦在妊娠期間接受過絨毛膜活檢:這種檢測是用一根很細的針穿刺到胎盤組織中去,取適量的絨毛組織檢測,接受過這種檢測的孕婦的後代患血管瘤發生率明顯升高。
  • 孕婦患有先兆子癇:先兆子癇是指妊娠 24 周左右,在高血壓、蛋白尿(尿液中蛋白含量大於 150 毫克每天)基礎上,出現頭痛、眼花、噁心、嘔吐、上腹不適等症狀者稱為先兆子癇;孕婦有胎盤前置。由於胎盤附著於子宮下段,甚至胎盤下緣達到或覆蓋宮頸內口處,其位置低於胎兒先露部(最先出來的部位),稱為前置胎盤。這些孕婦所生子女的血管瘤發病率顯著上升。
  • 雌激素分泌含量高的個體。
  • 嬰幼兒群體,尤其是女性嬰兒。
  • 有血管瘤遺傳家族史的人群。

頸部血管瘤多出現在嬰兒出生或者嬰兒出生後不久,生長位置特殊,主要表現為鮮紅或紫紅色斑塊或腫塊,會隨著年齡與體型的增大而增大,嚴重時會造成生命危險。

頸部血管瘤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頸部血管瘤的常見症狀包括:

  • 呼吸困難、頭暈;
  • 耳鳴、耳聾、手足震顫(手或腳無規律地顫動);
  • 可觸及頸部腫塊伴頭痛;
  • 頸部易出現潰瘍,感染甚至出血;
  • 視線受阻;
  • 頸部出現鮮紅或紫紅色斑塊、柔軟腫塊和蚯蚓狀腫塊。

頸部血管瘤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頸部血管瘤是一種臨床常見的良性腫瘤,隨著疾病的發展,瘤體增大侵襲深層組織嚴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嚴重時危及生命。

常見併發症包括:

  • 運動障礙;
  • 視力障礙;
  • 進食障礙;
  • 癱瘓;
  • 潰瘍。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孕婦儘量不要做有損傷性的檢查,如絨毛膜活檢、接受 X 線檢查等,避免對胎兒造成傷害;如果一定要做,請一定在遵醫囑情況下執行。
  • 有先兆子癇等可影響胎兒患病率升高的女性根據醫囑定期進行產檢,關注胎兒健康。
  • 日常生活規律,睡眠充足,少吃辛辣油膩食物,如火鍋、油炸食品等等。
  • 戒菸、禁酒。
  • 不要經常靠近放射性強的物質,如儘量避免經常接受 X 線照射。
  • 有家族史的健康人群,每年定期進行體檢,隨時關注身體變化情況。
  • 積極鍛鍊,增強免疫力,抵抗病毒入侵。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