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靜脈孔綜合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頸靜脈孔綜合徵(jugular foramen syndrome),又稱為“vernet 綜合徵”。是指一側頸靜脈孔周圍組織或結構病變引起的同側 Ⅸ、Ⅹ、Ⅺ 腦神經麻痺,從而產生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症狀。
  • 頸靜脈孔綜合徵通常由附近的腫瘤(神經鞘瘤)、組織的感染(帶狀皰疹病毒)、炎症、外傷骨折等壓迫同側 Ⅸ、Ⅹ、Ⅺ 腦神經,導致受壓腦神經麻痺。
  • 主要症狀表現為患者聲音嘶啞、進食困難導致營養不良、飲水嗆咳、患側咽反射減弱及軟顎上抬不能、懸雍垂偏向健側、舌後 1/3 味覺障礙、患側胸鎖乳突肌及斜方肌萎縮、向健側轉頸及患側聳肩不能。
  • 常根據病因治療。由腫瘤引起的頸靜脈綜合徵可手術切除腫瘤、解除壓迫;治療的難點在於頸靜脈孔周圍解剖結構複雜,關鍵在於選擇正確的手術入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頸靜脈綜合徵以抗病毒、激素、營養神經及對症治療為主。
  • 因吞嚥困難可致營養不良,嚴重者可導致吸入性肺炎。
  • 該疾病預後良好。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鍛鍊,有助於預防發病。

當患者出現頸靜脈孔綜合徵的症狀時,應及時治療,避免進行性營養不良及肺部感染的發生。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吞嚥困難;
  • 飲水嗆咳;
  • 聲音嘶啞;
  • 聳肩及轉頸不能。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外傷顱骨骨折;
  • 呼吸困難。

建議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
  • 神經外科
  • 腫瘤科
  • 耳鼻喉頭頸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頸靜脈孔綜合徵?

臨床醫生根據患者提供的病史及其臨床表現、體徵、以及影像學檢查不難診斷。

  • 磁共振檢查(MRI):這是目前診斷腫瘤所致頸靜脈孔綜合徵最可靠手段,特殊 MRI 檢查序列、脂肪抑制技術有助於對病變的來源進行鑑別[4]。此項檢查能夠從矢、冠、軸三維方向觀察頸靜脈孔道周圍的神經血管結構、病變累及的程度和範圍,有利於神經、血管等精細結構的顯示,能較好顯示腫瘤形態,對腫瘤的生長方向、部位更加明確,有助於選擇正確的手術入路。
  • CT 檢查:頭顱 CT 掃描三維重建可以真實地反映顱底結構,清晰顯示正常和病損的顱底孔裂、 重要的動靜脈、顱底腫瘤的範圍、顱內外受累情況與周圍的解剖關係。CT 已成為頸靜脈孔區骨性結構的首選檢查方法。
  • 腦血管造影檢查:可以清楚地顯示腫瘤的供血動脈及責任血管。可評價腫瘤血供情況,但屬於有創檢查。
  • 喉鏡檢查:觀察聲帶的運動情況、患側聲帶是否麻痺。
  • 多普勒超聲檢查:對比雙側胸鎖乳突肌、斜方肌是否一致,以及患側肌肉的萎縮程度。
  • 腦脊液生化:可用於診斷細菌感染,如腦膜炎所致頸靜脈孔綜合徵。
  • 血清學檢查:常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或補體結合試驗檢測特異性抗體,若帶狀皰疹病毒抗體 IgG 陽性,有助於診斷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致的頸靜脈孔綜合徵。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哪兒不舒服?
  • 症狀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 症狀出現之前有其他的疾病嗎?
  • 之前在哪兒治療過?吃過什麼藥?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是怎麼患上頸靜脈孔綜合徵的?能治好嗎?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
  • 我需要吃些什麼藥?醫保能報銷嗎?
  • 您推薦採用什麼治療方案?
  • 能治癒嗎?有後遺症嗎?
  • 會復發嗎?
  • 治療期間我需要注意什麼?
  • 由於患者吞嚥功能下降、吞嚥遲緩、易導致飲水嗆咳。因此患者在飲食配置上應清淡、易消化,選擇低鹽、低糖、低脂、高蛋白飲食,忌食酸辣、燥熱、油膩食物[6]
  • 食物要有適當的黏性而不易鬆散,減少咽部殘留及誤吸的發生。
  • 進食過多會導致咽部殘留引起誤吸,過少則會因刺激不夠,難以誘發吞嚥反射,因此,患者應以少量開始,逐漸增加。
  • 患者在哽咽、咳嗽時應停止進食,給以充分的休息時間。
  • 進食速度應緩慢,以防口腔內的食物在患者不停地咀嚼過程中誤入氣管。
  • 患者可能會因擔憂嗆咳引發誤吸從而害怕進食,不要過於擔心,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情,充分休息。

治療原則:解除受累神經的壓迫、營養神經使其恢復正常功能,及早治療可預防營養不良及吸入性肺炎的發生。

藥物治療

  • 抗生素:發揮抗菌作用,以治療細菌引起的感染。
  • 糖皮質激素: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能抑制多種原因造成的炎症反應,減輕充血、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進而減輕神經細胞及周圍組織的水腫。
  • 神經生長因子、維生素 B1 及 B12具有營養神經的作用,有助於神經功能的恢復。

手術治療

  • 顯微外科手術治療:由於頸靜脈孔周圍的解剖結構複雜,走行著重要的血管、神經,所以正確選擇手術入路至關重要。
    • 理想的手術入路選擇應遵循兩大原則:避免損傷重要神經血管結構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顯露術野、切除腫瘤[4][5]。根據腫瘤的位置、範圍、顱內外受累情況的不同,手術治療的方案也不一致。
    • 手術併發症主要有顱腦神經損傷,腦脊液漏,腦積水和顱內感染。

其他治療

  • 氣管切開術:嚴重者可預防性行氣管切開,以防止吸入性肺炎的發生。
  • 鼻飼:因患者吞嚥困難、不能進食,常導致營養不良,故應早期插鼻胃管進行營養補充。
  • 高壓氧治療:可以提高受損神經及其周圍組織的血氧含量,改善區域性微迴圈,加速水腫和炎症的吸收,促使神經功能恢復。
  • 針炙:能明顯促進受損的神經功能恢復。

疾病發展與轉歸

因患者不能進食,常導致營養不良,還會因誤吸造成肺部感染,故應儘早治療以期恢復受損的神經功能。由於 IX、X 顱神經與交感神經在咽部形成神經叢,故當一側神經受損時,對側可以代償,所以吞嚥障礙預後一般良好。

頸靜脈孔綜合徵主要因出入頸靜脈孔的第 IX、X、XI 對腦神經受周圍組織的壓迫導致。引起壓迫的原因有腫瘤、炎症、結節病、格林-巴利綜合徵和外傷等。

頸靜脈孔綜合徵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頸靜脈孔區常見腫瘤包括頸靜脈球瘤( 78.7% )、神經鞘瘤( 16.1% )、腦膜瘤( 5.3% ) 、轉移瘤等直接壓迫[1]

  • 感染,如腦膜炎、外耳道炎等炎症浸潤,使神經直接受累。
  • 上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原因,但發病機制不明[2]
  • 病毒感染如帶狀皰疹病毒,發病機制不明,可能的機制包括尾組腦神經與上頸部神經在解剖學上相連,由於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具有嗜神經性,故可藉此蔓延至腦神經,使得神經細胞水腫,進而使頸靜脈孔相對狹窄,導致神經受壓,出現症狀[3]
  • 外傷骨折:導致頸靜脈孔區骨折。

哪些人容易患頸靜脈孔綜合徵?

任何年齡階段均可患此病。

  • 若患有惡性腫瘤的患者出現上述症狀時,需警惕腫瘤是否已轉移;
  • 外傷顱底骨折患者需注意是否引起頸靜脈孔綜合徵;
  • 機體免疫功能下降的人群。

患者常表現為吞嚥困難、消瘦、聲音嘶啞、飲水嗆咳、患側咽反射消失、患側胸鎖乳突肌及斜方肌萎縮。

頸靜脈孔綜合徵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由於 Ⅸ、Ⅹ、Ⅺ 腦神經均通過頸靜脈孔,臨床上常同時受累,故頸靜脈孔綜合徵患者常表現為患側三支腦神經麻痺的症狀。

第 IX 舌咽神經受累時:

  • 舌後 1/3 味覺障礙;
  • 咽部感覺減退或喪失;
  • 咽反射消失。

第 X 迷走神經受累時:

  • 聲音嘶啞、構音障礙;
  • 軟顎不能提升;
  • 吞嚥困難;
  • 飲水嗆咳;
  • 咳嗽無力。

第 XI 副神經受累時:

  • 患側胸鎖乳突肌(向病變對側轉頸不能);
  • 患側斜方肌萎縮(患側肩下垂並聳肩無力);

頸靜脈孔綜合徵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頸靜脈孔綜合徵因延誤診斷未能及時治療可導致:

  • 長期吞嚥困難導致營養不良、消瘦;
  • 咳嗽無力嗆咳等導致吸入性肺炎的發生;
  • 顱底骨折可致腦脊液漏。
  • 平時適當鍛鍊,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減少病菌、病毒感染的機會。
  • 因頸靜脈孔綜合徵多以腫瘤的壓迫為主,故應遵循“三早原則”,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加強自身安全防護意識,減少意外損傷的發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