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骨關節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髖關節骨關節炎(Coxarthrosis)為常見的骨關節炎性疾病,是由於髖關節面長期負重不均衡、導致關節軟骨變性、繼發性骨質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疾病[1]

該病在病因上分兩大類:一類是先天性因素;另一類屬繼發性因素,如股骨頭骨骺炎,肥胖和更年期等全身因素,感染、外傷等導致關節軟骨直接受損。

患者可表現為髖關節疼痛、僵硬。病情進展到後期,可能出現肢體關節活動障礙,嚴重時會產生肢體屈曲、攣縮、外旋畸形,最後出現關節病殘。

症狀較輕的患者通過物理治療及康復訓練,可以減輕症狀及延緩疾病的程序。一旦出現嚴重疼痛或關節破壞,病變進展較快,患者需要接受全髖關節置換術,可明顯改善疼痛和髖關節活動功能。

何時就診?

當患者出現髖部疼痛、雙髖高度改變、行走姿勢異常、髖關節僵硬等症狀時需及時到醫院就診進一步檢查。

建議就診科室

  • 骨科
  • 關節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髖關節骨關節炎?

髖關節骨關節炎的診斷需要結合患者症狀、體徵以及影像學檢查共同分析確診。

  • 患者有髖關節疼痛、僵硬(晨僵)及關節畸形,走路姿勢改變,雙側髖關節高度不一致,關節活動時彈響。
  • 體格檢查提示髖關節活動受限,4 字試驗陽性(提示骶髂關節病變等)。
  • 髖關節 X 光片、計算機斷層掃描(CT)及磁共振檢查(MR)檢查會有相應的關節退變表現。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腰部(髖關節)有什麼症狀?疼痛?僵硬?活動功能受限?
  • 出現髖關節不適多長時間了?
  • 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目前症狀的(什麼誘因)?
  • 有沒有發燒?
  • 目前的症狀在什麼情況下加重?什麼時候減輕?早晨有沒有加重?
  • 之前去哪家醫院就診過?醫生怎麼說(什麼診斷)?之前做過哪些檢查?應用什麼方案治療了?服用什麼藥物了嗎?療效怎麼樣,有沒有好轉或加重,還是沒有什麼變化?
  • 以前患過其他什麼疾病嗎?吃過或者正在吃什麼藥物嗎?
  • 家人中有沒有患過類似的疾病?有沒有類似的症狀?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如何診斷該病?需要作哪些檢查?
  • 目前疾病嚴重到什麼程度?
  • 該病應如何治療?需要住院治療嗎?醫保可以報銷嗎?
  • 保守治療效果如何?什麼情況下需要手術?
  • 該病手術治療效果怎樣?手術風險高嗎?
  • 該病平時該注意哪些方面?

對於髖關節骨關節炎高危患者而言,積極有效的日常防護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最大程度的延緩病情進展,改善不適症狀。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避免劇烈運動,如長期長跑、爬山、下蹲等動作。推薦有氧運動,如游泳、行走、慢跑、有氧體操、騎自行車等。
  • 飲食方面要注意鈣質的補充,多吃高鈣食品,如牛奶、蛋類、豆製品等;多吃含蛋白質、膠原蛋白豐富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
  • 肥胖患者需注意控制體重,積極減肥。
  • 如關節疼痛與天氣有關,寒冷時應注意保暖,如果有條件,還可以採用加熱的方法緩解髖關節的不適,如使用熱墊、區域性熱敷、熱水浸泡等方法。

一般治療

患者如果是初次就診,且症狀不嚴重,可以通過休息、理療、康復訓練等緩解症狀。

  • 減少不合理的運動,避免不良姿勢,避免長時間跑、跳、蹲,減少或避免爬樓梯,可進行騎行、游泳等有氧鍛鍊。
  • 限制關節活動、減輕髖關節的負重(減輕體重),可以減輕症狀及延緩疾病的程序。
  • 可選擇扶手杖、拐、助行器行走,如用單拐,應該用患髖對側手扶拐。
  • 物理治療及康復訓練,有助減輕關節疼痛和肌肉痙攣,增強肌肉力量。

藥物治療

症狀明顯的患者,除採用一般治療外,需藥物輔助治療以減輕症狀。

  • 區域性藥物治療:首先可選擇非甾體抗炎藥的乳膠劑、膏劑、貼劑等區域性外用藥,可以有效緩解關節輕中度疼痛,且不良反應輕微。
  • 全身鎮痛藥物:依據給藥途徑,分為口服藥物、針劑以及栓劑。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等,具有鎮痛及抗炎作用,通常以採用中等劑量(0.6 克,3~5 次/天)為宜。
  • 抗炎製劑:如消炎痛,對減輕骨性關節炎的症狀有效,但長期服用消炎痛可能加劇骨性關節炎的病變,故不宜長期服用。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的目的在於:減輕或消除疼痛、防止或矯正畸形、防止關節破壞進一步加重、改善關節功能。用於治療骨性關節炎的手術可分為兩大類:

  • 保留病人髖關節的手術。
  • 髖關節重建手術,包括關節固定術。

隨著髖關節成形術、特別是全髖關節置換術的開展,目前髖關節炎患者多可以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疾病發展和轉歸

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後,患者多可以獲得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可明顯改善疼痛和髖關節活動功能。

髖關節骨關節炎在病因上分兩大類:

  • 一類是先天性因素,這類患者可能存在股骨頸前傾角增大,為先天性發育不良;
  • 另一類屬繼發性因素,如股骨頭骨骺炎時,導致股骨頭骨骺滑脫的扁平髖;先天性髖關節半脫位或全脫位復位後,仍殘留髖臼發育不良,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關節承重應力分佈不均,感染、外傷等導致的關節軟骨直接受損者。

哪些人容易患髖關節骨關節炎?

  • 年齡超過 50 歲的肥胖女性。
  • 直系親屬中有骨關節炎患者。
  • 有膝、髖關節的外傷史及手術史的患者。
  • 長期從事需要彎腰搬運工作者。

髖關節骨關節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主要表現為:

  • 疼痛:是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早期症狀,最初並不嚴重,在活動多時發生,休息後好轉,嚴重者體息時也可出現疼痛。可受寒冷、潮溼的影響而加重。疼痛常伴有跛行(身體不平衡、一瘸一拐地行走)。疼痛的部位可在關節的前面、側方或大腿內側,關節疼痛常可放射到肢體其他部位。
  • 僵硬:很常見,髖關節僵硬感常出現在清晨起床後,或是長時間關節不活動後,而活動後減輕,故稱之為“晨僵”。僵硬現象一般持續時間較短,不超過 15 分鐘。
  • 功能障礙: 患者常感行走、上樓梯、由坐位站起困難。
  • 壓痛:病情嚴重時,髖關節前方及內收肌處可有壓痛。

髖關節骨關節炎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髖關節骨關節炎病情進展到後期,可出現肢體關節活動障礙,嚴重時會產生肢體屈曲攣縮、外旋畸形,最後出現關節病殘。

  • 糾正引起髖關節骨關節炎的的危險因紊:如減肥、避免髖關節外傷和彎腰負重的工作。
  • 加強肌肉力量或有氧鍛鍊,避免劇烈運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