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紅細胞是人體血液中最重要的組分,隨血流在心臟和血管內迴圈全身。吸入肺部的氧氣只有與紅細胞結合之後,才能運送到人體各處的組織器官,滿足身體所需。隨後,紅細胞又會把組織器官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帶回肺部,通過氣體交換完成整個流程。由此可見,紅細胞對維持生命活動至關重要。

正常紅細胞的壽命大約是 120 天左右,隨後就會自發破裂,並通過脾臟清除。所謂“溶血(Hemolysis)”,從字面上解釋就是紅細胞破裂、溶解。但臨床所說的溶血通常是指:紅細胞由於某種病理因素或藥物毒副作用,壽命縮短,提前破裂。假如紅細胞消耗的速度超過造血幹細胞的“生成紅細胞”的能力,體內的紅細胞數量就會減少,引發溶血性貧血,並造成一系列危害,甚至有致死風險。

  • 先天性溶血是由於患者存在基因缺陷,它可能在任何年齡段發病,部分重症患者自幼就伴有新生兒黃疸和慢性貧血。該病將終生相伴,無法治癒。
  • 獲得性溶血是由於某種疾病或藥物損害所致。若及時調整用藥或治癒原發疾病,溶血現象也就隨之消失。若疾病難以治癒,例如自身免疫病,則溶血往往會長期存在,受到病情進展的影響,遷延反覆。
  • 溶血患者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紅細胞壽命縮短,代謝速度加快。一方面造血系統需要加緊補充新生紅細胞,另一方面報廢紅細胞產生的廢物也要加緊清除。當任何一個環節超過了人體的最大負荷,都會危害健康。
  • 目前對於先天性溶血,臨床始終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一般以支援性治療為主。患者日常注意補充營養和葉酸,病情嚴重時接受輸血治療。
  • 獲得性溶血的治療重點在於儘早去除病因,例如停用相關藥物,積極治療原發病。
  • 重症患者長期依賴輸血會損害身體健康,並增加感染風險。臨床醫生會考慮施行脾切除術,以減少對輸血的需求。
  •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適當鍛鍊,增強體質,尤其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儘量降低感染風險。

假如發現有黃疸或溶血癥狀,最好及早去醫院接受診治。醫生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以及血樣、尿樣檢測,一般就可以得出診斷結果。有時可能還需進行骨髓穿刺或基因測序,才能明確具體病因。

哪些情況應及時就醫?

因為誘發溶血的因素複雜多樣,很可能無法通過自我診斷和治療實現緩解。所以,假如出現明顯的黃疸或溶血癥狀,應該及早就醫,查明病因。根據醫生的診斷,制定後續的處置措施,儘可能改善症狀或維持病情穩定,減少對人體的損害。

注意:兒童的溶血癥狀要格外引起重視,因為各種基因缺陷、感染或毒素都可能引發類似症狀,家長務必儘快就診,以免貽誤治療時機,造成嚴重後果,甚至危及患兒生命。

就診科室

  • 血液科
  • 兒科

醫生如何診斷溶血?

醫生會首先進行體格檢查和詢問病史,可能詢問的內容包括:

  • 正在服用的任何藥物;
  • 是否接觸過有毒物質;
  • 患者和其他家庭成員的病史。

隨後,醫生需要通過一系列輔助檢查來鑑別發生溶血性貧血的病因,並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這些檢查可能包括:

  • 血常規檢查:檢查血紅蛋白濃度、血細胞的大小、形狀和數量。
  • 網織紅細胞計數:有助確定貧血的原因。
  • 外周血塗片:觀察血液內細胞染色後的形態特徵。
  • 血生化檢測:測定膽紅素水平,同時評估肝、腎功能是否正常。
  • 血清鐵蛋白水平:判斷是否為缺鐵性貧血。
  • 自身抗體檢測:尋找是否存在攻擊自身細胞的抗體。
  • 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評估紅細胞的細胞膜是否出現異常。
  • 紅細胞內各種酶的活性檢測:鑑別可能造成溶血性貧血的具體原因。
  • 血漿遊離血紅蛋白測定:幫助區分血管內溶血和血管外溶血。

  • 尿液檢查:包括尿膽原,尿隱血實驗和尿含鐵血黃素實驗等。

  • 影像學檢查:觀察腹部器官的病變情況,是否伴有脾臟腫大或膽結石。

部分患者可能還需要進行一些其他的檢查專案,瞭解具體病因,例如:

  • 骨髓穿刺:對疑似血液病患者,醫生會用一根比較粗的骨髓穿刺針插入髖部的骨骼裡,吸取很少量的骨髓液,觀察其中的細胞型別、形狀和數量,這項檢查對血液病的確診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基因測序:檢測先天性溶血患者的基因突變位點。

醫生可能會問哪些問題?

  • 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症狀的?
  • 症狀達到怎樣的嚴重程度?
  • 在什麼情況下症狀會減輕或加重?
  • 是否還伴有其他疾病?是否正在服藥治療?
  • 其他家庭成員是否也有類似症狀?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這個症狀可能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這種情況是暫時性的還是永久性的?
  • 是否還會出現其他嚴重的併發症?
  • 您推薦採用什麼治療方案?是否還有其他替代方案?
  • 日常生活和飲食應注意哪些方面?

溶血患者應該注意增強體質,保持身體健康,講究個人衛生,傳染病高發季做好防護,儘可能降低病原體的感染風險。

溶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 根據醫生或營養師指導,均衡飲食。
    • 確保日常食譜中的營養均衡,可以適當補充葉酸;
    • 服用任何補劑或藥物之前都要諮詢醫生。
  • 開展適當的鍛鍊,以利於增強體質。
    • 鍛鍊方式可採用散步、慢跑等方式,每天堅持鍛鍊 20~30 分鐘;
    • 避免劇烈運動或對抗性運動,減少創傷、出血的風險。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感染誘發“溶血危象”。
    •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推薦使用含有殺菌劑成分的洗手液;
    • 注意食品和餐具衛生,不吃生食;
    • 外出尤其去醫院複診時,最好戴口罩,不要接觸其他傳染病患者;
    • 日常可以選用含有殺菌劑成分的漱口液和鼻腔洗液。

在患者出現嚴重溶血時,醫生會給予輸血治療。目前對於先天性溶血,臨床始終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重症患者可能需要切除脾臟,以減少對輸血的依賴性。獲得性溶血的治療重點在於儘早去除病因,例如停用致病藥物或積極治療原發病。

如何治療溶血?

輸血治療

當溶血嚴重時,患者需要接受輸血治療;新生兒甚至需要開展換血療法。

先天性溶血:支援治療

先天性溶血無法實現徹底根治,因此醫生的治療策略以支援治療為主:

  • 日常注意補充營養和葉酸;
  • 嚴重時給予輸血。

獲得性溶血:去除病因

獲得性溶血的重點在於去除病因:

  • 停用致病藥物或與相關科室醫生溝通改變用藥方案。
  •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將其轉至相應的科室,接受門診或住院治療。例如:
    • 血液系統惡性腫瘤:需要啟動化療方案或利妥昔單抗治療;
    • 自身免疫病:需要給予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
  • 治療期間,醫生會定期檢查血常規,評估干預措施是否有效。

脾臟切除

長期依賴輸血的重症患者可以考慮切除脾臟:

  • 脾臟相當於是紅細胞的過濾器,會去除大量異常紅細胞。
  • 切除脾臟後,能有助於維持體內紅細胞的數量。
  • 但是先天性溶血患者的基因缺陷無法糾正,他們的紅細胞仍然存在異常,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會伴有溶血癥狀。

溶血患者的病因複雜多樣,大致可分為 2 類:先天性溶血和獲得性溶血。先天性溶血是由於基因缺陷導致的溶血。獲得性溶血是由於其他疾病、藥物損害發生的溶血。

溶血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溶血患者的病因複雜多樣,根據其來源大致分為 2 類:

先天性溶血:

  • 家族性遺傳病:父母一方或雙方攜帶致病基因,並遺傳給了下一代;
  • 自發突變:父母雙方均沒有致病基因,胚胎在分裂、發育過程中出現了基因突變。

先天性溶血患者體內生成的紅細胞,往往存在各種功能和結構缺陷,在血液迴圈的過程中被提早破損、清除,無法達到正常的使用壽命。臨床最常見的就是鐮狀細胞性貧血、地中海貧血、G6PD 缺乏症(俗稱蠶豆病)等。

獲得性溶血:並非與生俱來,而是繼發於某些疾病或藥物損害。

  • 病原體感染:例如病毒或細菌。
  • 藥物毒副作用:例如青黴素、抗瘧藥、磺胺類藥物或非甾體類抗炎藥(例如對乙醯氨基酚、萘普生、布洛芬)。
  • 惡性腫瘤:例如白血病、淋巴瘤等惡性腫瘤。
  • 自身免疫病: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或潰瘍性結腸炎。
  • 脾功能亢進。
  • 嚴重輸血反應。

人體有其自身的運作機制,如果紅細胞發生破損,就會被報廢、清除。一旦報廢的紅細胞過多就會產生兩個方面的問題:

  • 假如損失的細胞數量超過了造血系統對紅細胞的新生能力,人體內的“氧氣-二氧化碳”動態交換體系就會發生失衡,隨後就會產生由於缺氧導致的各種乏力和不適症狀。
  • 同時,過多的報廢紅細胞分解之後,產生的廢物也可能難以及時清除,就會在人體的血管或組織中堆積,引起各種併發症。

哪些人可能發生溶血?

  • 伴有家族病史:家庭成員中有溶血性貧血患者,尤其是有確診的先天性溶血患者。
  • 慢性感染者:例如慢性肝炎患者。
  • 惡性腫瘤患者:尤其是白血病、淋巴瘤。
  • 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細胞,造成溶血。
  • 短期內大量接受輸血治療的患者:例如嚴重創傷或大型手術。
  • 母胎血型不相容:胎兒與母親的 ABO 血型或 Rh 血型不相容。

溶血患者的嚴重程度輕重不一,不同患者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部分輕度溶血患者,可能完全沒有察覺自身有任何異常。部分先天性重症溶血患者自幼就會出現黃疸和貧血,甚至危及生命。溶血最為典型的特徵就是膚色蒼白、黃疸、深色尿,同時伴有各種缺氧症狀,例如頭暈、乏力。

溶血會引起哪些症狀?

溶血的病因複雜多樣,任何年齡均可發病。起病過程、嚴重程度、持續時間都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部分輕度溶血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的不適,也不會影響正常的生活。部分先天性重症溶血患者自幼就伴有新生兒黃疸和慢性貧血,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臨床患者最常見的溶血相關症狀主要包括:

  • 黃疸:眼睛和面板黃染;
  • 膚色蒼白;
  • 尿色深黃或茶色;
  • 虛弱無力;
  • 頭暈目眩;
  • 無法進行體育運動;
  • 極度疲乏,精神難以集中;
  • 時常出現呼吸短促、心率加快;
  • 肝脾區域腫大。

溶血有哪些危害?

假如胎兒發生溶血,在母親懷孕期間就可能出現較為嚴重的問題,甚至危及生命,包括:

  • 宮內發育遲緩;
  • 胎兒水腫;
  • 早產、死產。

有明顯慢性溶血性貧血症狀的患者,可能會陸續出現下列問題:

  • 膽結石:慢性溶血所生成的膽紅素,會致使膽結石的發生率上升。
  • 發育延遲:部分患者可能因為自幼體弱,運動量少,食慾不佳而導致發育延遲。
  • 溶血危象:在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時,有可能引起病情突然加重,呈現更為危重的症狀,例如:
    • 全身多臟器功能損害或功能衰竭;
    • 中樞神經功能損傷;
    • 意識障礙或休克;
    • 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就目前的醫療技術而言,無論是基因突變還是藥物或疾病所引發的溶血,患者自身都難以實現有效預防,只能在出現症狀後儘快就醫診治。推薦孕婦在孕期務必接受規律的產檢。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