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麻木: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手足麻木(numbness of hands and feet)是指在主動或被動的情況下,手和腳出現反應不靈敏、痛癢感覺及溫度感減弱甚至喪失的症狀,屬於一種感覺障礙。

  • 手足麻木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比如在懷孕、長時間蹲著、不正確的睡姿等都會導致出現手腳麻木的症狀,一般這種麻木症狀都會在短時間內消失。但如果是病理性的麻木症狀,會持續時間較長且反覆發作,同時還會伴隨其他症狀。
  • 手足麻木主要是由於末梢血液迴圈不良,從而導致手足部供血不足,出現發麻甚至喪失感覺。引發手足麻木的常見原因有疾病因素,例如糖尿病、神經末梢炎症、頸椎病、腦血栓、骨質增生、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此外,飲食及生活習慣不規律(例如,常吃生冷食物、劇烈運動)、藥物(例如,呋喃唑酮、甲硝唑、利福平及化療藥物)、居住環境(長期居住在陰冷、潮溼的環境)等因素也可引起手足麻木。
  • 醫生通常採取血常規,檢測血壓、血糖、血脂,以及影像學檢查(例如腦 CT、頸椎 CT )等查詢手足麻木的病因,並指導治療。
  • 最主要的治療方式是運動,促進身體血液迴圈,從而緩解手足麻木症狀。針對一些原發病,可採取相應的治療方式,例如服用降糖、降壓、降脂類藥物予以輔助治療,幫助緩解症狀。
  • 手足麻木患者一定要注意日常預防,加強身體鍛鍊,每天進行適當的運動,如快走、慢跑等,增強自身抵抗力。同時要合理安排飲食,多吃含高蛋白、高鈣元素、維生素 D 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牛奶、穀類食物等,補充身體中缺乏的相關元素;日常還要注意氣候、季節的變化,避免長期居住在陰冷、潮溼的環境中,做好保暖禦寒。

何時就醫?

如果出現下列情況,請及時就醫:

  • 手腳反應不靈敏,經常出現拿著東西掉到地上、腳麻導致走路不穩;
  • 手腳感覺減弱,受到外物按壓、撞擊、撓癢後感覺不明顯;
  • 手腳對於冷熱感覺減弱或喪失;
  • 手腳麻木且伴有痠痛感。

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
  • 神經外科
  • 骨科

就醫前準備

為了幫助醫生明確手足麻木的原因,患者在就醫前請準備好以下資訊:

  • 是否患有糖尿病?
  • 是否患有腰間盤突出、頸椎病等腰頸部疾病?
  • 是否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血脂、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
  • 症狀產生多長時間了?
  • 症狀產生之前服用過什麼藥物嗎?
  • 平時睡覺姿勢是不是經常壓著手或腳嗎?
  • 居住的環境很潮溼或陰冷嗎?
  • 經常會進行劇烈運動嗎?運動後是不是經常受到涼風吹?
  • 平時飲食規律嗎?飲食搭配是否合理?

常用檢查

醫生通常採取血常規、血壓檢測、血糖測定、血脂檢查、腦 CT、頸椎 CT 等來診斷手足麻木。

  • 血常規:幫助判斷是否有貧血。
  • 血壓檢測:確定患者是否為高血壓。
  • 血糖測定:確定患者是否為高血糖。
  • 血脂檢查:確定患者是否為高血脂。
  • 腦 CT:確定患者是否有腦部疾病,如腦血栓、腦動脈硬化等。
  • 脊椎 CT:判斷患者是否患有頸椎、腰椎疾病。

治療原則/方法

引起手足麻木症狀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是運動治療。針對病理性的麻木症狀,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神經末梢炎症、頸椎病疾病等引起的手足麻木,要以治療疾病為主,從而緩解手足麻木的症狀。

  • 運動治療: 手足麻木是由於手足部血液流通不暢導致供血不足,通過運動可以促進身體血液迴圈,緩解症狀。
    • 頸部與肩部運動:每天堅持活動頸部、肩部,如慢慢旋轉頸部 5~10 次;將肩膀提高並吐氣 5~10 次;十指交叉置於腦後,將頭下壓後脖子伸直,持續 10 秒左右。
    • 手部與臉部運動:用指尖輕輕按壓頭頂部,每次按壓 5 分鐘左右,每天 2 次;用指尖輕輕按壓太陽穴至下顎處,每次 5 分鐘左右,每日 2 次。
    • 腳部運動:每天堅持順時針、逆時針轉動腳踝各 10 次;將腿彎曲提起再放下,重複 10 遍。
  • 高血糖引起的手足麻木,可以服用降血糖類藥物,如二甲雙胍(糖尿病患者才可服用,正常血糖高患者不宜服用)、格列齊特等。
  • 高血壓引起的手足麻木,可以服用降壓類藥物,如硝苯地平緩釋片、卡託普利片等。
  • 高血脂引起的手足麻木,可以服用降脂類藥物,如阿託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常見原因

    手足麻木的常見原因包括:

    • 懷孕:懷孕期間手足麻木是比較常見的,大部分出現在懷孕中晚期。
    • 長時間蹲廁所、不正確的睡姿等:也會導致手腳發麻,但都是短暫性,很快就會消失。
    • 疾病:患有糖尿病、神經末梢炎症、頸椎病、腦血栓、骨質增生、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一般都會出現手腳麻木的症狀,且多為陣發性麻木,時間長短不一,嚴重程度也不盡相同;
    • 飲食及生活習慣不規律:如經常進食生冷食物(冷飲、冷盤、海鮮等)、過度頻繁的性生活、進行劇烈運動等,會導致身體虛弱,引發手足麻木;
    • 藥物因素:如呋喃唑酮、甲硝唑、利福平等抗菌素等,還有某些化療藥物具有一定的神經毒性,可導致患者出現手腳麻木的症狀;
    • 居住環境因素:長期居住在潮溼、陰冷的環境中會導致身體風溼受寒,引發手足發麻症狀。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況的人群更容易出現手足麻木:

    • 患有糖尿病;
    • 患有腰間盤突出、頸椎病等;
    • 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血脂、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
    • 孕婦;
    • 服用呋喃唑酮、甲硝唑、利福平等抗菌素藥物;
    • 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
    • 長期飲食不規律、不注意營養搭配的人群;
    • 睡姿不正確、經常壓著手部或腳部的人群;
    • 長期居住在陰冷、潮溼環境中的人群;
    • 經常進行劇烈運動的人群;
    • 性生活不節制的人群。

    臨床表現

    手足麻木多發於中老年,主要發生在手部和腳部,出現手腳反應不靈敏、痛癢感覺、溫度感減弱或喪失。還會伴隨有痠痛表現。嚴重者會引發肢體癱瘓。具體表現為:

    • 手腳反應不靈敏:該症狀早期的表現,手腳會出現不受控制的情況,比如手經常拿不動東西、突然腳麻導致走路不穩等。患者可能還會有手腳發涼的表現。
    • 痛癢感覺減弱或喪失:患者的手腳部感覺會減弱,受到外物按壓、撞擊、撓癢後感覺不明顯。
    • 溫度感減弱或消失:患者手部和腳部對於冷和熱的感覺會減弱,如用熱水泡腳時不會感覺到熱,將冰塊放於手腳不會覺得涼。

    手足麻木還可伴有其他臨床症狀:

    • 隨著症狀的發展,手腳部血液流通越來越不通暢,會逐漸出現痠痛感。
    • 由於體內血液迴圈不暢,還可能會伴隨有面色灰暗、舌苔發白等其他症狀表現。

    日常護理及預防措施

    • 手足麻木患者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 一定要注意休息,保證睡眠質量,確保每天 8 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
      • 要堅持適當的身體鍛鍊,每天半小時左右的快走、太極拳等有氧運動,特別是有頸椎、腰椎及各類關節病變的患者會有很好的效果,有利於交換關節液,清除關節處的代謝物、炎症產物等各類有害物質,緩解手足麻木的症狀。同時通過身體鍛鍊還能夠增強患者自身抵抗力,增強心肺功能,達到治療症狀的效果。
      • 要注意運動要適量,不宜做高強度運動,以活動關節的運動為主。
    • 患者要在飲食上特別注意,做到飲食規律、合理安排膳食。
      • 要吃含有高蛋白質、維生素 D、鈣元素的食物,如雞蛋、菠菜、核桃、大豆等,以幫助治療貧血、骨質疏鬆等。
      • 對於懷孕期間的患者,更要補充充足的鈣元素,堅持每天喝牛奶,多吃蔬果蔬菜。
      • 注意禁食生冷、辛辣、海鮮等食物,如苦瓜、獼猴桃、西瓜、大蒜、小茴香、海蔘,魚翅等。
      • 要保證良好的飲食習慣,控制飯量,每天早飯、午飯多吃,晚飯少吃。
    • 患者要注意保暖,防止身體受寒、受潮。大部分的手足麻木患者,是因為生活環境因素刺激而引發的症狀,特別是在陰天、下雨天、受涼、潮溼等因素下,手腳部的關節炎症會加重,手足麻木症狀就會加劇。所以患者應當儘量避免居住在潮溼、陰冷的地方,關注氣候、季節對症狀的影響,注意避寒、保暖,達到預防的目的。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