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脫髮: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藥物通過口服、注射等途徑進入機體後,引起毛髮脫失稱為藥物性脫髮。停止用藥後,沒有了藥物對毛髮的不良影響,頭皮可緩慢地長出新發。脫髮的程度會隨著藥物的性質、劑量不同,而有所差異。

  •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識的增強,用藥現象、用藥數量以及主動用藥的人群不斷增多;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推動藥物的生產和創新,又導致藥品新劑型和新制劑層出不窮;醫療水平的提高也導致臨床用藥更為廣泛。上述種種原因,最終導致與診療活動相伴隨的藥物不良反應也逐漸增多。藥物性脫髮是藥物不良反應之一,其與疾病和用藥種類、用藥劑量、用藥療程、藥物本身的特性等諸多因素有關。
  • 引起脫髮的藥物除化療藥物外,其他化學制劑,如免疫抑制劑、砷劑、醋酸劑、慶大黴素、抗逆轉錄病毒藥等,以及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 A、維生素 D、抗凝藥、抗精神病藥、口服避孕藥等很多藥物,均可致不同程度的脫髮。藥物對增殖旺盛的毛囊幹細胞,會產生一定殺傷作用,導致毛囊萎縮、頭髮脆弱,很輕易就折斷或脫落,因此引起脫髮。
  • 藥物性脫髮會有不同程度的頭髮脫落、乾枯、折損,患者往往無自覺症狀,也不會伴隨其他不良反應。
  • 藥物所致的脫髮多數是暫時性的,停藥後頭發可恢復,再次用藥脫髮會重新出現。
  • 藥物性脫髮主要影響美觀,進而可影響個人的自信程度及社交情況。從古至今,人們對頭髮的重視從未減少,可以說頭髮外觀健康與否是決定個人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藥物性脫髮本身不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患者,尤其是化療藥物誘發的脫髮患者,更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放寬心態有助於原發疾病的恢復。

藥物性脫髮是一個緩慢發展的疾病。從脫落頭髮增多到頭髮完全脫落程度不等。疾病開始時患者多未察覺或未予重視。化療脫髮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大片、嚴重的脫髮造成患者形象改變,可能使其陷於痛苦之中,甚至導致其心理創傷和情感障礙,從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用藥過程中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前往面板科門診就醫:

  • 梳頭或洗頭時發現脫落頭髮較平時明顯增多。
  • 頭髮變稀疏或減少時。

建議就診科室

  • 面板科

醫生如何診斷藥物性脫髮?

  • 有明確用藥史。
  • 用藥後出現脫髮症狀。
  • 血、尿檢查:血常規、尿常規、微量元素、血清維生素、免疫全套、狼瘡全套、甲狀腺全套、梅毒血清學檢查排除貧血、營養元素缺乏、自身免疫性疾病、梅毒等引起的脫髮。
  • 面板鏡。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脫髮有多長時間了?
  • 嚴重程度如何?
  • 有無症狀(如頭皮瘙癢、頭皮屑增多、頭皮紅疹)?
  • 有無其他伴隨症狀(口腔潰瘍、關節腫痛、發熱等)?
  • 既往病史:有無高血壓病、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傳染性疾病、肝病、腎病?有無手術史?有無腫瘤病史及放化療?
  • 在服用哪些藥物?
  • 睡眠及情緒情況?有無精神緊張與工作壓力過大?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的脫髮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能治好嗎?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
  • 我要怎麼治療?哪種方法效果最快最好?需要住院嗎?
  • 治療有沒有副作用?
  • 我是否需要調整某些生活習慣?
  • 這個病有傳染或遺傳的可能嗎?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治療藥物性脫髮的基礎。藥物性脫髮患者在生活中應注意下列幾個方面:

  • 保證充足的睡眠,均衡飲食,不熬夜,不抽菸不飲酒。
  • 減少焦慮情緒,避免工作壓力太大。
  • 在化療期間應進食高蛋白、高能量、高維生素飲食,如肉類、蛋類、奶類、魚蝦類、豆製品,及富含維生素 A 的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最佳方法是停用可疑藥物,或更換其他藥物。

  • 非化療藥物引起的脫髮,多數在停藥或更換藥物後可自行緩解或恢復;
  • 對化療藥物引起的脫髮,很多時候沒有可以選擇更換的藥物,亦不能化療中途停藥;
  • 國內外研究認為目前尚無滿意的治療藥物,可給予營養支援治療,患者可選擇佩戴假髮。

顧名思義,藥物性脫髮的病因在於藥物。

  • 藥物影響了頭髮的生長期:如化療往往導致生長期脫髮,細胞毒性藥物通過其抗有絲分裂作用,迅速阻止了頭髮的生長,發病迅速,在服用藥物幾天或幾周內發生生長期脫髮。
  • 藥物影響了頭髮的休止期:休止期脫髮是生長期的毛囊過早進入退行期的結果。休止期脫髮是一個動態過程,脫髮期間通常新發剛長出來就很快進入休止期。因此,如果毛囊進入休止期,是由於長期服用藥物或其他因素的損害造成,患者常常需要數月或幾年的時間,才會出現臨床明顯髮量減少。
  • 藥物性脫髮的藥物:包括抗腫瘤化療藥物、抗微生物藥物、作用於消化系統的藥物、抗凝藥物、中藥和其他 5 類。其中,抗腫瘤化療藥物引起的藥物性脫髮最常見。以紫杉類、蒽環類化療藥物較為嚴重。
    • 抗腫瘤藥物:阿黴素、柔紅黴素、阿柔比星、長春酞胺、紫杉醇、卡鉑等。
    • 抗微生物藥物:甲碸黴素、環丙沙星、林可黴素、核糖黴素、利福平、頭孢唑林、吡嗪醯胺、克黴唑、酮康唑、拉米夫定等。
    • 作用於消化系統的藥物:奧美拉唑、雷尼替丁、西咪替丁等。
    • 抗凝藥物:華法林、肝素及其類似物、低分子肝素,以及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藥物等。
    • 中藥:消渴丸、雷公藤多甙等。
    • 其他:阿苯達唑、吡喹酮、丙戊酸鎂、地塞米松、強力寧、舒必利、硫唑嘌呤、他巴唑、格列美脲等。

毛髮的生長週期包括 3 個階段:生長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生長期與休止期毛囊的比例決定毛髮的多少,生長期縮短,休止期延長,則導致出現脫髮現象。生長期的毛髮為 86%,只有 1% 處於退行期,休止期毛髮為 13%。每天大約有 30~100 根頭髮進入休止期,每天約 75~100 根頭髮會脫落。如果每天脫落的毛髮大於 100 根,從而導致頭髮稀疏,則稱為脫髮。

藥物性脫髮常見症狀有哪些?

  • 出現不同程度的頭髮脫落、乾枯、折損,輕者可能在患者洗頭或梳頭時,能感覺脫落的頭髮比平時多,頭髮變稀疏,重者可表現為毛髮基本或完全脫落。
  • 面板鏡下有時也能見到感嘆號樣發。拉發試驗可能陽性,但一般表現為瀰漫性,以上這兩點均為非特異表現。
  • 患者往往無自覺症狀,一般不會出現頭皮瘙癢與頭皮屑增多,也不會伴隨其他不良反應。
  • 藥物性脫髮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組織病理學上也無特異性,其診斷是一個排他性的診斷,要注意與其他型別脫髮鑑別,如雄激素性脫髮、斑禿、精神性脫髮、物理性脫髮、產後脫髮、拔毛癖等。
  • 非化療藥物引起的脫髮,預防方面主要是不擅自亂用藥,需要用藥時嚴格遵醫囑和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發現有脫髮情況出現,能儘早意識到有藥物誘發脫髮的可能,並及時停藥或遵醫囑更換藥物;
  • 目前對化療脫髮的預防,最有效的方法是頭皮低溫冷療,但由於冷療會給患者造成寒冷、頭痛等不適,依從性差,難以在臨床推廣。
  • 採用橡皮管止血帶預防化療性脫髮,有一定的效果,但橡皮管止血會給患者帶來勒痕、疼痛等不適。
  • 條形橡膠止血帶預防化療性脫髮,起到阻斷頭皮血液迴圈的作用,化療藥物不能直接作用於頭皮毛囊,對頭皮的毒性作用逐漸減弱、甚至消失,從而起到了保護頭髮的作用。具有彈性好,避免勒痕、疼痛、面板凹陷及腫脹等優點,經臨床應用觀察,效果良好。

感謝湖南省人民醫院面板科 肖瀟醫生 參與本文撰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