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吃火鍋邊喝涼茶?中國人怕上火的真相,說出來怕你不敢信

“昨天吃完火鍋就冒痘了,這是上火吧?”

“羊肉太熱性了,冬天吃多了容易上火……”

“天氣熱,要多喝點涼茶降降火……”

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上火”是一個無處不在、包羅永珍的詞彙。

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晴天還是雨天,只要你出現口腔潰瘍、牙齦腫痛、臉上爆痘、便祕、流鼻血,都會被貼上“上火”的標籤。

更全的“症狀表”在這裡,幾乎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症狀“對號入座”:

來源:《體檢人群中303例上火者的舌象特徵研究》

看完以後,感覺自己的五臟六腑都在燃燒……

而愛養生的中國人,最熱衷的事情就是“降火”。

方法一定要簡單,最好是按摩幾個穴位,拿幾樣東西泡水喝就能解決:

但所謂的“上火”,真的是同一種病因引起的不健康狀態嗎?

用一招“降火”就能消除所有症狀,真的科學嗎?

到底什麼是“上火”?

“上火”把許多風馬牛不相及的病症捆綁在一起,是一個非常籠統、模糊的說法。

雖然它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但現代醫學並沒有對應的稱呼。

上個世紀,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有一個教授對“上火”這個課題十分感興趣,以為是一個“了不起的醫學發現”,於是和另外4個人組成了專家團隊,專門深入中國廣東地區調查[1]

花費了長達9個月的時間後,他們奇怪地發現,上火的症狀包括牙齦腫痛、口腔潰瘍、咳嗽、中暑、便祕、甚至糖尿病、腦卒中等等,治療方法也十分不一樣.

他們怎麼也想不通:究竟是什麼共同的病因,會造成這些五花八門、各不相干的症狀?

最後,這個“上火考察小分隊”又一頭霧水地回到了美國。

“上火”之痤瘡、便祕

你是不是經常發現:

熬夜、壓力大的時候,特別想吃火鍋、擼串、嗑瓜子花生、啃巧克力。

放飛自我一時爽,誰知第二天就爆痘、便祕了。

這不正是“吃了熱氣食物加會導致上火”嗎?

你別說,現代醫學還真有理論解釋這一現象。

早在1930年代,國外科學家就提出過“腸-腦-面板-軸”的理論(gut-brain-skin-axis)[2]

這個理論說的是:

一個人如果經常處於心理壓力大的狀態,就更想吃一些高油高熱量低纖維的食物來減壓。

為什麼呢?

因為在遠古時期,面對生存的壓力,人類必須多吃一些高糖高脂的食物儲存能量,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而如今吃穿不愁了,人類卻還是沒忘掉這個本能……

其次,蔬菜吃太少、膳食纖維攝入不足,無法促進腸道蠕動,便祕是必然的。

另外,高糖高脂的食物還會改變正常的腸道微生物群,讓腸道的通透性增加,引起炎症反應,導致痤瘡和便祕

該怎麼辦呢?

解鈴還須繫鈴人。多吃高纖維低熱量的食物,少吃垃圾食品,可以把腸道菌群調整回正常狀態。

比如,多吃燕麥等粗糧和蔬菜,在腸道里形成一個利於有益菌生長的環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長。

至於喝酸奶、吃益生菌片,並不見得對每個人都有效,不能過分依賴。

如何改善便祕?

“上火”之口舌生瘡

口舌生瘡也是“上火”家族中一個讓人頭疼的傢伙。

其中一種,是“複發性阿弗他潰瘍”,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口腔潰瘍。

緊張、焦慮、睡眠不好、生活不規律、飲食不均衡、胃腸道疾病或貧血,都是它的誘因。

這一點跟“上火”的理論很相似。

但是,這類口腔潰瘍的確切病因目前還不清楚。

有人是因為吃了含水楊酸的刺激性水果和蔬菜,如檸檬、橙子、菠蘿、蘋果、西紅柿、草莓、藍莓、無花果等[3]

有人是吃了高糖高鹽的食物,如桂圓、荔枝、薯片等等,因為高濃度的糖分或鹽分都會導致口腔黏膜區域性高滲脫水,形成口腔潰瘍。

甚至,你吃飯不小心咬到臉頰裡的肉、剛嚼了一袋特別扎嘴、“嘎嘣脆”的零食(比如干脆面、辣條、炒瓜子),也會導致口腔潰瘍。

但有的人,不管吃了啥,口腔潰瘍都會莫名其妙反覆發作   ,這隻能怪你運氣不好——遺傳了。

研究發現,父母都有複發性口腔潰瘍時,子女發病率可高達 90%;父母一方有複發性口腔潰瘍時,子女的發病率也有 60%[4]

另一種是脣皰疹。與口腔潰瘍不同,脣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HSV)引起的,具有極強的傳染性。

如果你的鼻子下面、嘴脣周圍起了水泡,多半就是脣皰疹。

很多人一輩子都帶著這個病毒。它平時潛伏在神經節內,沒什麼症狀,一旦被某些誘因啟用,就會順著感覺神經跑到面板粘膜上,引起反覆發作的脣皰疹。

比如感冒、發熱、疲勞、睡眠不足、心情抑鬱、壓力大、緊張焦慮等,免疫力一下降,病毒就出來作妖了。

口腔潰瘍和脣皰疹怎麼治?

戳下方連結,送你一篇實用乾貨↓↓

口腔潰瘍和脣皰疹,如何應對?

“上火”之流鼻血

我們的鼻腔黏膜很薄,毛細血管十分豐富,經常與外部空氣接觸。在天氣乾燥的環境中或輕微刺激,都會很容易破裂出血。

流鼻血最常見的原因有鼻炎、外傷,還有心血管病、凝血異常等全身疾病。

當然了,不良的環境條件,比如粉塵、高溫環境等,也可以引起鼻出血。

為什麼吃一些食物也導致鼻出血呢?難道,是鼻子受到了氣味刺激嗎?

英國科學家做了一項實驗,測試了各種容易引起鼻出血的食物[5]

他們發現,鼻腔毛細血管對各種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的物質異常敏感。

尤其是患有“先天性毛細血管擴張症”的人,一旦吃到了富含抗凝血因子的食物,就會導致鼻腔毛細血管破裂出血。

如何止住鼻出血?

最後,科學家一本正經地列了一份“易流鼻血的食物清單”:

  • 辣椒、辛味料:辣椒裡含有大量水楊酸鹽和薑黃色素,能抑制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成為鼻出血的誘因; 
  • 酒:尤其是紅酒,紅酒也含有大量的水楊酸和水楊酸鹽;
  • 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魚油、三文魚;
  • 高水楊酸食物:咖啡,蘋果,巧克力(巧克力中的可可也是有名的血小板抑制劑),菠蘿、某些中藥飲品、大蒜、枸杞、藍莓和草莓等莓類水果,西紅柿、蘿蔔、杏子、橙子、橄欖葉、葡萄乾、甜瓜、獼猴桃、石榴、蘑菇、大棗、花生等。
  •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食物:人蔘、銀杏葉、生薑、維生素E;
  • 其他:糖、奶類、某些豆類。

相信你也發現了,在這個列表裡,很多都是我們中國傳說中“容易上火”的食物。

但上火只是表象,食物裡的脂肪、鹽、糖、水楊酸、抗凝血因子、血小板抑制劑才是背後的“真凶”。

所以,別再動不動就提“上火”了。

典叔還見過不少人,一“上火”就吃牛黃解毒片。

你知道里面的雄黃含有硫化砷,是有毒的重金屬化合物,長期服用會導致慢性砷中毒嗎?

你知道它盛傳的“通便”功效,主要歸功於裡面的蒽醌類瀉藥——大黃嗎?

對,就是長期吃能導致結腸黑變病的那種。

今年3月,牛黃解毒片終於被國家藥監局點名,要求明確寫出“本品含雄黃,不可超劑量或長期服用”,並列入了孕婦、哺乳期婦女、嬰幼兒的禁用名單[6]

“上火”作為一個傳統的經驗,固然提醒我們要健康飲食、規律作息。

但不分青紅皁白就覺得自己需要“清火、排毒、降火”,這是一種習慣性從眾的懶惰思維,長期吃“降火神藥”還可能有害健康。

調整你的飲食、情緒和生活習慣,遠離那些讓你敏感的食物,比一杯涼茶、一盒“解毒片”要有用得多。

參考資料

  1. 楊嘉星.“上火”是什麼?現代醫學有“上火”的概念嗎?[N].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13850/answer/161037163.
  2. Bowe W P, Logan A C.Bowe W P, Logan A C. Acne vulgaris, probiotics and the gut-brain-skin axis-back to the future?[J].Gut pathogens, 2011, 3(1): 1.
  3. What is salicylic acid and in which foods does it occur? http://www.food-info.net/uk/qa/qa-fi27.htm.[N].What is salicylic acid and in which foods does it occur? http://www.food-info.net/uk/qa/qa-fi27.html.
  4. Akintoye S O, Greenberg M S. 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J].Dental Clinics, 2014, 58(2): 281-297.
  5. Silva B M, Hosman A E, Devlin H L, et al.Lifestyle and dietary influences on nosebleed severity in 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J].The Laryngoscope, 2013, 123(5): 1092-1099.
  6. 國家藥監局.關於修訂傷科接骨片、穩心製劑和牛黃解毒製劑說明書的公告(2019年第15號).2019-03-01.http://www.nmpa.gov.cn/WS04/CL2115/335425.html[EB/OL].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