麂子草 - 中藥材

麂子草,中药材名。本品为石杉科植物华南马尾杉的全草。拉丁植物名:Phlegmariurusfordii(Bak.)Ching[LycopodiumfordiiBak.]采收和储藏:夏末、秋初采收全草,去净杂质、泥土,晒干。功能主治为:祛风通络;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主关节肿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咳喘;热淋;毒蛇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通絡;消腫止痛;清熱解毒。

主治

主關節腫痛;四肢麻木;跌打損傷;咳喘;熱淋;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化學成分

全草含三萜類:千層塔烯二醇(serratenediol),千層塔三醇(tohogenol),千層塔烯三醇(serratriol),二表-千層塔烯二醇(diepi-serratenediol),21-表千層塔烯二醇(21-episerratenediol);生物鹼:石松靈鹼(lycodoline),馬尾杉任鹼(phlegmariurine)A、B、C、M及福地明(fordimine)。

植物學資訊

形態特徵

附生植物,莖柔軟下垂,長20-30cm,多回二叉分枝。葉革質,螺旋狀排列,基部扭曲而呈2列狀;葉片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1.5cm,寬3-4mm,先端漸尖,基部圓楔形,全緣;主脈明顯。孢子囊穗較營養葉部分略細瘦,頂生;孢子葉橢圓形或披針形,長4-6mm,寬約1mm,基部楔形,先端漸尖,全緣;孢子囊生於孢子葉腋,圓腎形,黃色。

分佈區域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生於低山常綠闊葉林區,附生在樹幹或巖壁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