鯪魚 - 中藥材

鲮鱼,中药名。为鲤科动物鲮鱼Cirrhina molitorella( Cuvier et valenciennes)的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蛇虫蜂螫毒,烫火伤,疠疡风,浸淫疮,中鱼、肉、蔬菜毒。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

主治

蛇蟲蜂螫毒,燙火傷,癘瘍風,浸淫瘡,中魚、肉、蔬菜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

注意事項

《本草求原》:“燥火動氣,陰虛虛喘嗽忌之。”

相關論述

1、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滑利肌肉,通小便,治膀胱結熱,黃疸水鼓。”

2、《綱目拾遺》:“生食之,益人氣力。”又“健筋骨,活血行氣,逐水利溼。”

3、《本草求原》:“補中開胃,益氣血。”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藥膳食療:

豆豉鯪魚油麥菜:

功效:構成本菜的鯪魚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豆豉富含18種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及豆激酶、異黃酮、多酞等融血栓、抗衰老、美容養顏功能因子藥食兼用。油麥菜的營養價值略高於生菜,而遠遠優於萵筍。

原材料:油麥菜400g,罐裝鯪魚50g,大蔥根,生薑1小塊,大蒜3瓣澱粉適量。食用油30g,香油1小匙,高湯3小匙,料酒2小匙。豆豉1大匙,精鹽2小匙,白糖1/2小匙,味精1/2小匙。

做法:把油麥菜切成10cm長的段,用開水焯熟,裝盤。蔥、蒜、姜切末;鍋中下油,炒香蔥、蒜、姜、豆豉,加入高湯及其他調味料,燒開後放入鯪魚,快熟時,用水澱粉勾芡,盛出放在油麥菜上,淋入香油即可。

用法:佐餐服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可捕,取肉鮮用。

植物學資訊

生長環境

棲息於江河湖泊中,多活動於水的中下層,特別是南方水溫較高的水體內。以植物為主要食料。

動物學資訊

動物屬種

鯉科動物鯪魚。

形態特徵

體梭形,側扁,腹部圓,無腹稜。背部在背鰭前方稍隆起。頭短,吻圓鈍,吻長略大於眼徑。眼側位,眼間寬,口下位,較小弧形,上下頜角質化。須2對,吻須較粗壯,頜須短小。上頜之外有上唇和吻皮,上唇邊緣呈細波狀,唇後溝中斷。下頜外有下唇,唇邊緣有多數乳頭狀突起。下嚥齒3行。鱗中等大,背鰭4,12-13,無硬刺,其起點至尾鰭基的距離,大於至吻端的距離。臀鰭3,5。尾鰭深分叉,體上部深灰色,腹部銀白,在體側胸鰭基部之後上方有8-9個鱗片的基部為黑色,聚在起成為1個長菱形斑塊。幼魚尾鰭基部有一黑色斑點。

分佈區域

我國珠江水系、海南、臺灣、韓江、閩江、瀾滄江及元江均有分佈。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