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 - 中藥材

常春藤,中药名。为五加科常春藤属植物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sinensis(Tobl.)Rehd.[H.sinensis Tobl.]的茎叶。具有祛风,利湿,和血,解毒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头痛,头晕,肝炎,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肿流注,蛇虫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利溼,和血,解毒。

主治

風溼痺痛,頭痛,頭暈,肝炎,跌打損傷,咽喉腫痛,癰腫流注,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研末;或浸酒,搗汁。外用:搗敷或煎湯洗。

禁忌

脾虛便溏瀉洩者慎服。

1、《雲南中草藥》:“忌酸冷及豆類食物。”

2、《福建藥物志》:“本品服後常有嘔吐及腹瀉的反應。”

化學成分

莖含鞣質,樹脂。葉含常春藤苷,肌醇,胡蘿蔔素,糖類,還含鞣質。

藥理作用

同屬植物蘇聯產常春藤有鎮靜作用。另一種常春藤則含皂鹼體,對真菌生長有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1、《本草拾遺》:“主風血羸老,腹內諸冷血閉,強腰腳,變白。”

2、《本草再新》:“治肝鬱,補脾利溼,去風滑痰,通經絡,行血和血,並能理氣。”

3、《草木便方》:“散風溼,消腫,治癰疽流注,小兒慢驚,風痰,刀傷,犬咬毒。”

4、《天寶本草》:“平肝順氣,能明目,治頭暈,諸火往上衝。”

5、《分類草藥性》:“治筋骨疼痛,風溼麻木,泡酒服。能洗瘡毒。

6、《草藥新纂》:“作發汗藥。”

7、《中國藥用植物圖鑑》:“治白癬,小兒癇疾。”

8、《湖南藥物志》:“治絲蟲病。”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關節風痛及腰部痠痛:中華常春藤莖及根9-12g。黃酒、水各半煎服,連服數日。並用水煎洗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2、治婦女產後感風頭痛:中華常春藤全草9g,用黃酒炒,加紅棗7個,水煎,飯後服。連服數日。(《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3、治慢性肝炎三角楓、敗醬草各30g,水煎服。(《甘肅中草藥手冊》)

4、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骨折:常春藤研細粉外敷;或常春藤60g,泡酒250g,泡7-10d後服,每服10-30ml,日服3次。(《雲南中草藥選》)

5、治鼻血不止:龍鱗薛荔研水飲之。(《普濟方》)

6、治風火赤眼:中華常春藤30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7、治一切癰疽:龍鱗薛荔一握,細研,以酒解汁,溫服。利惡物為妙。(《外科精要》)

8、治白皮腫毒(陰疽)及一切癰疽腫毒:中華常春藤全草9g,水煎服,連服數日。同時用七葉一枝花根莖1個,加醋磨汁,敷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9、治膚癢:三角風全草500g,熬水沐浴,每3d1次,經常洗用。(《貴陽民間藥草》)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9-11月採收,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莖呈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1-1.5cm,表面灰綠色或灰棕色,有橫長皮孔,嫩枝有鱗片狀柔毛;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裂片狀,黃白色。葉互生,革質,灰綠色。營養枝的葉三角狀卵形,花枝和果枝的葉橢圓狀卵形、橢圓狀披針形。花黃綠色。果實圓球形,黃色或紅色。氣微,味澀。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五加科常春藤屬植物中華常春藤。

形態特徵

多年生常綠攀緣藤本,長3-20cm。莖灰棕色或黑棕色,有氣生根,幼枝被鱗片狀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2-9cm,有鱗片;無托葉;葉二型;花枝上的葉橢圓狀披針形,長橢圓狀卵形或披針形,稀卵形或圓卵形,全緣;先端長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寬圓形、心形;側脈和網脈兩面均明顯。傘形花序單個頂生,或2-7個總狀排列或傘房狀排列成圓錐花序,有花5-40朵;花萼密生棕色鱗片;花瓣5,三角狀卵形,淡黃白色或淡綠白色,外面有鱗片;雄蕊5,花葯紫色;子房下位,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狀;花盤隆起,黃色。果實圓球形,紅色或黃色。花期9-11月,果期翌年3-5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西南、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西藏、陝西、甘肅等地。

生長環境

附生於闊葉林中樹幹或溝谷陰溼的巖壁上,庭園也常有栽培。

生長見習

喜半陰半陽環境,可利用邊角隙地栽植。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扦插繁殖或壓條繁殖。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果熟時採收,堆放後熟,浸水搓揉,選種洗淨陰乾,即可播種,也可拌溼砂貯藏,翌年春播種,播後覆土1cm,蓋草保溼保溫。幼苗出土搭棚遮萌,第二年春季移栽或定苗後培育大苗。2、扦插繁殖:在生長季節用帶氣根的嫩枝插最易成活,插後搭塑膠薄膜拱棚封閉,並遮蔭,保持空間溫度80%-90%,但床土不宜太溼,以免插條腐爛,約30d即可生根。3、壓條繁殖:在春、秋兩季進行,用波狀壓條法,埋土部位環割後,極易生根。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