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耳穴 - 幽門、下垂點、奇點 - 針灸穴位

胃耳穴,耳穴名。曾用名幽门、下垂点、奇点。位于耳轮脚消失处,贲门穴之外方,即耳甲4区。主治胃痉挛、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前额痛、牙痛、失眠等。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功能作用

行氣消食,清熱解毒,養血安神。

定位

位於耳輪腳消失處,賁門穴之外方,即耳甲4區。

詳細主治

1、胃脹、噁心嘔吐、胃痙攣、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神經官能症、急性胃腸炎、胃擴張。 2、神經衰弱、失眠、多夢、貧血、癲癇、癔病、精神分裂。 3、食物中毒、肝功能受損。 4、前額痛、牙痛等。

詳細操作

一般用毫針、埋針、壓籽法、刺血法等進行刺激。 1、針法:割治前常規消毒,用消毒好的最小號刀片或稜形接種刀,在所取的耳穴上刺破約1毫米深,將自制的割治膏點在耳穴上,用小膠布貼敷。貼敷後1-2日區域性有明顯熱感。隔日治療1次,6次為1療程。 2、耳穴壓療法:治胃痙攣。將膠布剪成菱形,再將選好的綠豆敷於膠布中心,貼壓前將穴位周圍用幹棉或幹紗布拭淨(以免鬆脫),然後將敷膠布的綠豆對準選定的穴位貼緊。 3、耳穴注射療法:慢性胃炎。取皮質下、脾、三焦、交感、神門等穴。每次取2-4個穴位,中等刺激,留針30分鐘,每日1次。 4、耳穴割治療法:治失眠。割治前面板常規消毒,用消毒好的最小號刀片或稜形接種刀,在所取耳穴上刺破約1毫米深,將自制的膏點在耳穴上,用小膠布貼敷。貼敷後1-2日區域性有溼熱感。隔日治療1次,6次為1療程。第2次治療時,如果區域性刀口未愈,可除去結痂另換藥膏(白古月粉、辣椒油、微量麝香),也可重新割治。 5、按摩法:用按摩棒對準此區,以適當的力度按摩1-2分鐘。

配伍

1、配胃、脾、肝、膽治胃痙攣。 2、配胃、脾、肝、止腹、肝胃溝治胃潰瘍。 3、配失眠、枕、神經衰弱點治失眠。 4、配口、牙、面頰治牙痛。 5、配十二指腸、小腸、脾治消化不良等。

附註

本穴與食道、賁門穴三者同屬平性穴,均為消化系統的器官,都以通降為順,喜降惡逆,但本穴在下,以行氣消食為主;後二者以降逆和胃為主,三穴治療胃部疾患時常配合應用。

相關論述

《耳針》:“胃主受納和消化食物,與脾為表裡。用於治療胃潰瘍,慢性胃炎,胃神經痛,消化不良,食慾減少,胃酸過多或過少。胃喜通降,平胃可治因胃氣上逆所引起的噁心嘔吐諸症。胃脈入齒,循髮際,至額顱,故對前額頭痛,神經系統疾病(如癲癇,癔症,精神分裂症,失眠)和齒痛等也均有效。”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