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類風溼與風溼性多肌痛

在風溼病專科門診中,我們常遇到這樣的中老年病人:突然出現劇烈的肌肉疼痛,活動不便,疑及類風溼關節炎而來就診,經詳細的詢問病史及做有關的檢查,最後被診斷為風溼性多肌痛。

1957年首次提出風溼性多肌痛,這是一組臨床綜合症。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遺傳易感性有關,也可能與年齡及內分泌激素變化有一定相關性。

該病多見與50歲以上,主要特點是:頸、上臂、肩、胛、臀、股部的肌肉疼痛和僵硬,多為對稱性,也可先表現為一側肩部或髖部肌肉不適或疼痛,數週後發展至對側。輕者晨僵及肌痛,於晨起後1~2小時逐漸消失,休息後僵硬明顯。嚴重者可上肢抬舉受限,梳頭或持物有一定的困難,下肢抬腿及上下樓困難,難以下蹲,更有甚者翻身也感到困難,夜間疼痛常見,可影響正常休息。晚期可出現廢用性肌肉萎縮,肩或髖關節周圍肌肉萎縮可引起關節攣縮,導致關節運動障礙,受累肌肉無紅腫熱現象。

風溼性多肌痛可有輕度至中度貧血,部分病人可有白細胞及血小板輕度升高。血沉和c-反應蛋白增高,肝功能異常較常見,抗核抗體及類風溼因子常陰性。x線片上無骨質破壞,以及關節半脫位、脫位、強直。

風溼性多肌痛可突然起病,大多在數週內加重,可伴有低熱、乏力等全身症狀,對小劑量激素反應良好。該病常與鉅細胞動脈炎合併存在,鉅細胞動脈炎是一種以大、中型動脈為主的血管炎。該動脈炎有兩個突出的症狀,一是頭痛,另一個為肌痛。因此,凡風溼性多肌痛病人有頭痛、顳動脈壓痛、怒張,視力減退,下頜乏力時應警惕鉅細胞動脈炎。風溼性多肌痛如不發展成鉅細胞動脈炎,則預後較好。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