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心律失常常見型別

心律失常是臨床中的常見症狀,幾乎每個小兒從出生到少年均能遇到。有人僅以心跳不正常就認為是心律失常,這是不全面的。

小兒心律失常的種類基本與成人相似。由於小兒的心臟傳導系統發育未成熟、生理功能不健全和植物神經不穩定,更易發生心律失常。按發生原理將心律失常分為:衝動起源引起的心律失常,包括竇性心律失常竇性心動過速、過緩,竇性心律不齊等,異位心律失常,包括各種早搏、陣發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或顫動等。衝動傳導所致,包括各種傳導阻滯。此分類可簡化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緩慢性心律失常兩種。

下面簡述幾種小兒常見的心律失常。

過早搏動根據異位起搏點部位可分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早搏,以室性早搏最為常見。頻繁出現的早搏可有自覺症狀,較大的兒童可主訴心悸、自覺心跳有“漏搏”或有心跳到嗓子眼的感覺,小的孩子可表現有乏力、蒼白及氣促等。早搏一般分為:“良性”功能性、生理性早搏,無器質性心臟改變,多無症狀又可稱之為無症狀性早搏,此類早搏不必治療,經過觀察一段時間之後可自然消失。另一類為病理性早搏,主要發生在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和電解質紊亂時。此類早搏有些可發展成為惡性甚至是致命性心律失常。對這類患兒必須做心電圖等一系列檢查,明確診斷後及時醫治。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這是一種陣發性的室上性心動過速,可發生在健康小兒,也可能由先心病、感染或預激綜合徵引起。主要特點為突然發作和突然停止,心率每分鐘200次以上,如不及時處理可引起心力衰竭。家長遇此情況不要緊張,應立即採取刺激迷走神經方法使心搏減慢,如用筷子刺激嗓子的懸雍垂“小舌頭”或令患兒深吸氣後屏住氣,然後做用力呼氣的動作,小嬰兒還可應用冰袋蒙面法等。上述方法不奏效,應速去醫院診治。

心律失常的治療除興奮迷走神經法之外,尚有電學治療、介入治療和藥物療法。抗心律失常藥物有幾十種,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因為有些心律失常不需治療,不同種類的心律失常需用相應的藥物才有效,此外還要考慮藥物劑量和副作用等。目前有濫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現象,我們提倡在醫師指導下合理用藥。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