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田菊 - 中藥材

下田菊,中药名。为菊科植物下田菊Adenostemmalaevenia(Linn.)Kuntze(VerbesinalaveniaLinn.)的全草。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截疟的功效。主治感冒高热,支气管炎,咽喉炎,扁桃体炎,黄疸型肝炎,肺炎,乳痛,牙痛,疟疾,跌打损伤,痈疖疮疡,毒蛇咬伤等症。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截瘧。

主治

感冒高熱,支氣管炎,咽喉炎,扁桃體炎,黃疸型肝炎,肺炎,乳痛,牙痛,瘧疾,跌打損傷,癰癤瘡瘍,毒蛇咬傷等症。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下田菊30-60g(鮮品90-120克),水煎服,每日1劑。黃疸退後,小便清利時加豬瘦肉30g。

2、感冒高熱:下田菊9-15g,水煎服。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集,洗淨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本品長30-100cm,莖粗壯,具縱稜及溝槽,棕褐色。質鬆脆,斷面不整齊,黃白色。葉皺曲或破碎,完整者平展後為闊卵形或橢狀披針形,長4-15cm,邊緣具粗鋸齒,兩面均疏被短柔毛;綠色。頭狀花序頂生,排成疏鬆的傘房狀圓錐花序,花小,白色或黃色。瘦果黑色。氣微,味苦。

以葉多、完整、帶花序者為佳。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菊科下田菊屬下田菊。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莖單生,直立或倚斜,被短柔毛或無毛。單葉對生或上部葉互生,葉片闊卵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4-15cm,寬2-6cm,先端鈍,基部稍下延或淺心形,邊緣具粗鋸齒,葉面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均疏被短柔毛,側脈3-4對,最下的1對近葉基發出;葉柄長1-3cm,或當葉片下延時不明顯,具狹翅。頭狀花序小,在枝端排成密集或疏鬆的傘房或傘房狀圓錐花序,總花梗及分枝被短柔毛;總苞半球形,直徑約6-10mm,總苞片2層,長圓形,幾膜質,綠色,先端圓形,外層總苞片基部大部分合生,無毛或被白色長柔毛或具腺毛;花兩性,全部結實,花冠筒狀,白色或黃色,頂端5齒裂,外面被腺體;花柱之柱頭裂片露出。瘦果倒披針形,長約4mm,被多數乳頭狀突起;冠毛棒狀,4個,基部合生成環。花果期8-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雲南、四川、貴州、西藏、廣西、廣東、海南、湖南、湖北、江西、福建、臺灣、浙江、江蘇、安徽、甘肅等省。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00-2100m的溝邊、荒山坡、潮溼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