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松 - 中藥材

杜松,中药名。为柏科植物杜松JuniperusrigidaS.etZ.的枝叶及球果。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具有祛风,镇痛,除湿,利尿之功效。常用于风湿关节痛,痛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鎮痛,除溼,利尿。

主治

風溼關節痛,痛風,腎炎,水腫,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藥理作用

抑菌作用。

相關論述

1、《吉林中草藥》:“發汗,利尿,鎮痛。治關節炎。”

2、《寧夏中草藥手冊》:“利溼。”

3、《內蒙古中草藥》:“清熱,發汗,利尿,祛風溼。(治)尿路感染,腎炎,布氏桿菌病,風溼性關節炎。”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風溼關節炎:杜松枝葉、冷蒿(白蒿)、三春柳、麻黃、照山白各30g,煎湯燻洗。。(《山西中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秋季採球果,夏秋採枝葉,曬乾備用。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乾燥成熟球果呈球形或橢圓形,直徑7-8mm,紫褐色或藍黑色,有光澤,表面稍帶白粉。內含種子2-3枚,也有1枚或4枚者。種子卵圓形,長約6mm,褐色,先端尖,有4條不顯著的稜角。氣芳香特殊,味甘。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柏科植物杜松。

形態特徵

杜松,又名刺柏、剛檜、軟葉杜松、崩松、棒兒松。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0米;枝條直展,形成塔形或圓柱形的樹冠,枝皮褐灰色,縱裂;小枝下垂,幼枝三稜形,無毛。葉三葉輪生,條狀刺形,質厚,堅硬,長l.2-1.7釐米,寬約1毫米,上部漸窄,先端銳尖,上面凹下成深槽,槽內有1條窄白粉帶,下面有明顯的縱脊,橫切面成內凹的“V”狀三角形。雄球花橢圓狀或近球狀,長2-3毫米,藥隔三角狀寬卵形,先端尖,背面有縱脊。球果圓球形,徑6-8毫米,成熟前紫褐色,熟時淡褐黑色或藍黑色,常被白粉;種子近卵圓形,長約6毫米,頂端尖,有4條不顯著的稜角。

分佈區域

分佈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寧夏等地。

生長環境

在東北地區常生長在海拔500m以下地帶,在華北、西北地區生長於海拔1400-2200m地帶。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