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細辛 - 中藥

北细辛,中药饮片名。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之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成分

本品含揮發油,其主要成分為甲基丁香油酚、細辛醚、黃樟醚等多種成分。另含N-異丁基十二碳四烯胺、消旋去甲烏藥鹼、谷甾醇、豆甾醇等。

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的段。根莖呈不規則圓形,外表皮灰棕色,有時可見環形的節。根細,表面灰黃色,平滑或具縱皺紋。切面黃白色或白色。氣辛香,味辛辣、麻舌。

主要功效

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

適應病症

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風溼痺痛,痰飲喘咳。

藥性分析/方解

性溫,味辛,有小毒。歸肺、腎、心經。

用法用量

1-3g。散劑每次服0.5-1g。外用適量。

禁忌

1、細辛性溫而近熱,加上其辛散,走而不守之性,有傷津耗陰之弊,故陰虛陽亢,火性上炎者,斷不可用。如臨床表現為頭目紅赤,頭脹頭痛,口燥咽乾,盜汗潮熱,心煩失眠,心悸心慌,以及脈細弦數,舌苔黃,或苔少或無,舌質紅赤,少津等症者,當禁用。2、細辛味辛,有濃烈的香散之性,擅長祛風解表散寒發汗,宜用於外感風寒之實證者,但凡氣虛,衛外不固之自汗者所不宜。臨床雖有畏風畏寒,或頭痛,身痛,動則自汗不止,氣短乏力,脈細弱無力,舌質淡等症者,亦當忌用,以免過散耗氣。3、細辛有散寒止痛之功,對於陰寒傷陽之頭痛有較好療效對於血虛失養之頭痛,細辛又並非所適宜,故頭痛又伴有面色不華,唇甲淡白,氣短,頭暈目眩,舌質淡白,脈細數等症者當忌用。4、細辛擅長溫肺化飲,宜於寒飲伏肺,咳喘痰多而清稀者,但對肺熱咳嗽者當忌用,如臨床表現為咳嗽痰黃稠濃,或發熱口渴,胸悶胸痛,或咽痛紅腫,脈數有力,苔黃質紅者則不可用,以免助熱生變。5、細辛對腎臟有一定毒性,故腎功能不全者忌用。

注意事項

1、細辛性味均較猛烈,歷代多認為劑量不可過大,否則不良反應明顯,不可不慎。一般湯劑,成人每日用量6-9g;入丸、散劑,每日0.5-1g。2、細辛與藜蘆相伍,屬傳統的“十八反”配伍禁忌之列,臨床使用不可違禁。3、貧血性頭痛者也不宜服用。4、《雷公炮炙論》曰:“凡使細辛,一一揀去雙葉,服之害人。須去頭土了,用瓜水浸一宿,至明漉出,曝幹用之。5、入湯劑宜久煎。細辛全草經不同煎煮後,煎液中兩種毒性成分含量隨煎煮時間增加而降低,且煎劑中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含量下降速度較黃樟醚慢,所以經煎煮30分鐘後,煎劑中還儲存著一定量的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而有毒成分黃樟醚的含量則已大大下降。1、大劑量細辛揮發油可使中樞神經系統先興奮後抑制,使隨意運動和呼吸減慢,反射消失,最後因呼吸麻痺而死亡。另外,細辛對心肌有直接抑制作用,過量使用可引起心律失常。中毒時主要表現為頭痛、嘔吐、煩躁、出汗、頸項強直、口渴、體溫及血壓升高、瞳孔輕度散大、面色潮紅等,如不及時治療,可迅速轉入痙攣狀態,牙關緊閉,角弓反張,意識不清,四肢抽搐,尿閉,最後死於呼吸麻痺。2、細辛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直接吞服單方的散劑用量過大,二是較大劑量入湯劑煎煮時間過短。所以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用法用量使用,方能保證用藥安全。3、細辛中毒救治的一般療法為:早期催吐、洗胃;有痙攣、狂躁等症狀時,可用安定或巴比妥鈉;尿閉時導尿或口服雙氫克尿噻。

藥理作用

細辛揮發油、水及醇提取物分別具有解熱、抗炎、鎮靜、抗驚厥及局麻作用;大劑量揮發油可使中樞神經系統先興奮後抑制,顯示一定毒副作用。體外試驗對溶血性鏈球菌、痢疾桿菌及黃麴黴素的產生,均有抑制作用。華細辛醇浸劑可對抗嗎啡所致的呼吸抑制。所含消旋去甲烏約鹼有強心、擴張血管、鬆弛平滑肌、增強脂代謝及升髙血糖等作用。所含黃樟醚毒性較強,系致癌物質,高溫易破壞。

貯藏方法

置陰涼乾燥處。

附註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一部)規定為1-3g。細辛對腎臟有一定毒性,故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按中醫傳統用藥經驗,有細辛劑量“不過錢”之說。經過複習古書記載與對本草考證及當今的臨床應用,認為“細辛不過錢”,本指“單味粉末”而言。據近代分析,認為細辛的毒性與其揮發油及黃樟醚有關,而細辛揮發油及黃樟醚含量會受煎煮時間增長而降低,因而其用量與劑型有關,還與病情有關。不少醫生指出,細辛煎服時劑量可加大,並指出重用細辛可治急難重症,包括咳喘、頭痛、眼疾、心包炎、髖關節結核、腸道疾患、冠心病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