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僵

   人體在嚴寒條件下暴露時間過長,或突然受寒冷襲擊,身體散熱大於產熱,致使體溫過度下降,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的疾病為凍僵,又稱意外低溫。

1、病因與病理生理

在寒冷的環境,和時間戶外作業,因環境條件限制,被迫保持一定體位,或受傷、酗酒、患病、年老、體弱等原因,加之疲勞與飢疲,遇意外低溫、風和潮溼的作用,在既無禦寒條件,又無防凍常識的情況下發生。主要病理、生理變化是血液迴圈障礙和細胞代謝不良。

2、臨床表現

受凍初期全部生理功能表示式現為代償性加強,精神興奮,代謝率增高,心率與呼吸加快,寒戰、血壓上升,周圍血管收縮,面板蒼白。繼續受凍則體溫下降,若直腸溫度降至35℃時,生理功能由興奮轉為抑制,心率呼吸變慢,關節、肌肉發硬。在肛溫降到30℃時,產生昏迷、血壓下降、中樞缺氧、心律失常、心房纖顫或心室纖顫。肛溫降至25℃時,一般心跳、呼吸停止。

3、診斷

依據受凍史與臨床表現即可診斷。重要的是慎重判斷嚴重凍僵與死亡,部分凍僵患者即使心跳暫時停止,經積極搶救,仍有復甦之可能。由於周圍迴圈不良,一律採用高位肛內體溫表,以測得中心體溫並保證正確性。

4、治療與護理

及時、妥善的治療與護理,可爭取患者不殘或減輕傷殘,對凍僵患者不可輕易放棄搶救時機。

(1)脫離低溫環境:脫掉溼冷凍結的衣物、鞋襪,不易脫時,可剪開或溼水融化後解脫,動作要輕柔、緩慢,避免軟組織損傷與骨折。

(2)早期復溫:面部可行溫溼敷,受凍肢體或全身,可浸泡於38~43℃水中或0.1%洗必泰溶液(0.1%新潔爾滅或0.02%呋喃西林溶液)中0.5~1.5小時,注意新增熱水,以保持水溼,浸泡至面板髮紅,皮溫達36℃左右為止,每日2次,連續3日。要嚴格掌握復溫速度,避免因周圍血管迅速擴張,導致內臟缺血或較冷的外周血過多流入內臟,造成內臟進一步降溫而致死。浸泡用的液體應為煮沸後的開水降溫至38~43℃,或放消毒劑,避免面板感染。復溫後擦乾,用無菌棉墊與敷料保溫包紮,防止復溫後血流通暢,出現滲血、水腫、水瘡。注意調整水溫,水溫超過45℃,可引起燙傷,也應注意室溫以免受涼。若肢體(端)發黑、變幹,應適時截肢,防止毒血癥發生,另外重症病人可採用靜脈復溫如靜脈滴注溫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葡萄糖液或血漿等,速度不易過快。如有條件還可採用血液透析,使患者血液在體外經溫透析液加溫或用腹膜透析,將腹透液加溫至37℃,也可取得較好效果。神志清楚的患者,可給熱飲料及高營養、高熱量飲食。注意保暖,患者所蓋之將褥要求輕、軟,必要時可放支被架,防止受冰肢體受壓,注意觀察面板復溫及血運情況,及時變換體位,防止因受壓而出現皮損,如有破損應嚴格無菌換藥,防止繼發感染。

(3)早期使破傷風抗毒血清及抗生素,以減少併發症。為減低血液粘稠度並擴張血管,使毛細血管血流通暢,防止血栓形成,可遵囑靜脈滴注溫低分子右旋糖酐,也可酌情慎用抗凝治療。

(4)注意觀察肛溫、脈搏、血壓、面板及肢體色澤、皮損、尿量等情況,並詳細記錄,尤其對凍僵昏迷患者,要嚴密觀察言觀色生命體徵的細微變化,嚴格按昏迷常規加強基礎護理。發現病情變化時配合醫生處理,做好保護隔離與消毒隔離,防止繼發面板、肺、泌尿等系統感染,遇有呼吸困難時應給氧氣吸入,呼吸與迴圈衰竭者可行輔助呼吸,必要時給強心劑和中樞神經興奮劑,如***、尼可剎明。凍傷的區域性可塗1%呋喃西林軟膏,能延緩和防止組織壞死,要及時清創,以減少液化感染的機會,減輕組織壞死。

5.預防

(1)落實防寒措施,充分供應防凍保暖物品。

(2)開展耐寒鍛鍊,增強機體抗寒力。

(3)加強防寒知識教育,學會自救與互救。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