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意外傷害,危險存於毫末

  “意外事故”難道都是不可預料、無法防範的飛來橫禍嗎?西方學者約翰・戈登透過對“意外事故”的調查分析,得出這樣的結論:意外的發生並不完全是偶然的,只有極少數“意外”是真正的意外,而絕大多數所謂“意外”,都可以找出直接或間接的原因。

  約翰-戈登認為造成意外傷害的因素有三,即人的因素年齡、反應快慢、認知能力、處事態度等)、環境因素“意外”發生時的氣候、季節、道路等狀況)和動因導致意外發生的物體,如刀刃、水火、毒物、玻璃等)。就兒童而言,幼稚的思維、稚嫩的機體、衝動的行為和強烈的好奇心,使他們成為“意外事故”的高發群體。防範意外事故,要以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從中找出不安全的因素,加以防範。

  汽車亮著前燈。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孩子們會想:汽車伯伯有好大的眼睛啊,如果小朋友過馬路,汽車伯伯一定會停下來,讓小朋友先過。

  一個小朋友失足落水。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孩子們會想:鴨媽媽、長頸鹿、大象都會把小朋友救上來。因為鴨媽媽會浮水,長頸鹿有長脖子,大象有長鼻子,小朋友抱住它就上來了。

  環境中潛在的危險,用孩子天真的目光,是難以發現的。

  缺乏生活經驗,是另一種潛在的。小朋友吃西瓜,邊吃邊說笑,不小心西瓜籽成了氣管異物;媽媽放在廚房裡的生蝦米,不知什麼時候跑到寶寶的小口袋裡去了,寶寶的嘴在嚼,蝦鬚子露在嘴外邊。西瓜、蝦米,本身並不存在什麼危險,但對於孩子來說,卻構成了威脅。

  所以,作為家長,為了孩子歲歲平安,除了要增強自己的安全意識,還要讓孩子認識到周圍環境中潛在的危險。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能摸,什麼不能摸;什麼能玩,什麼不能玩,等等。“生存知識”這一課絕不可少,提高孩子對危險的預見性和自我保護技能,不僅可以減少意外傷害的發生,而且可以提高生命質量。

  還要看到,在“意外事故”發生的“人的因素”中,家長的心態和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麻痺大意、僥倖心理、缺乏預見和遇事不冷靜,都是安全的隱患。媽媽到家,隨手就把包扔在沙發上,寶寶從中翻出“糖豆豆”吃了,結果藥物中毒。如果媽媽養成良好的習慣,把包放在固定的、寶寶夠不著的地方,這次藥物中毒就不會發生了。

  “從前也這樣,怎麼這次……”“一不留神”“沒想到哇”,當事故發生後,從媽媽痛悔的話中,應該引以為戒的是:“危險存在毫末,防患在於未然”,容不得半點疏忽。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