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吃大喝 警惕引發胰腺炎

大吃大喝後容易引發胰腺炎

 病例一:司機老王身體很胖,週末跟幾個朋友聚會,點了一桌子大魚大肉,還喝了不少酒。晚上回到家,上腹就開始疼,開始以為是胃吃壞了,吃了胃藥也不見好。家人急忙把他送到醫院,檢查後醫生說他是“急性水腫型胰腺炎”,還發現他有膽結石。

  專家介紹說,這樣的病人非常典型。往往在大吃大喝後,上腹出現劇痛,如果能排除胃腸疾病、心血管疾病、腹膜炎等,再加上血中澱粉酶增高明顯,基本可以確診。急性胰腺炎多發生於青壯年,且男性多於女性。在胰腺炎的發病誘因裡,膽結石、飲酒、飽食油膩食物是最常見的幾個。近年,人們吃得越來越好,胰腺炎也有增多趨勢。

  胰腺是人體的一個大消化腺,它分泌的消化液能處理大量的澱粉、脂肪。胰液有多厲害呢?吳詠冬說:“一桌子的山珍海味進了肚子,最終排出來的是少量殘渣,其餘都化成了身體所需要的成分,可見胰液的‘威力’有多大。”這麼厲害的消化液算得上是體內的“危險品”了,因此,一旦“洩露”,就會造成嚴重後果。正常人胰液中的消化酶只有進入小腸,才會變得有活性,如果由於膽結石、酒精、油膩食物等因素影響了胰液正常分泌,導致胰液返流,並且消化酶被錯誤地啟用,那它就會把自身當成食物來消化,造成急性胰腺炎。

病例二:小陳大學畢業前和室友聚餐豪飲了一個晚上,凌晨回到宿舍倒頭便睡。第二天上午,室友叫他不醒,再一看已經只剩一口氣了,趕緊送醫院急診。醫生診斷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經過全力搶救,才從死亡線上奪回生命。

  專家介紹說,急性胰腺炎分為“急性水腫型”和“急性重症型”兩種。患者小陳屬於後者,在臨床上時有見到。由於發病很急,病情嚴重,死亡率極高,很多患者在睡夢中就死去了,根本來不及搶救。因此,能否及時發現胰腺炎非常重要。吳詠冬說,有膽石症的患者,或在飲食不當後出現持續的上腹痛,一般為刀割樣疼痛,覺得難以忍受,且吃了胃黏膜保護劑後不能緩解,就要高度懷疑急性胰腺炎,應該馬上去醫院。

  急性水腫型胰腺炎屬於自限性疾病,治療一般以輔助、支援為主,包括禁食、胃腸減壓、通腸道、止痛、補充液體等。急性重症胰腺炎會引起多臟器損害、感染、營養不良,搶救難度大,治療較複雜,除了上述措施,還需用藥減少胰腺分泌、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臟器功能、抗感染,抗休克等。如果病情控制住了,一般一週後可以恢復,不會留下後遺症,但不排除由於同樣的誘因再次發病。如果伴有膽石症,應該給予相應的治療。

病例三:老紀最近一段時間總是上腹痛,做了胃鏡、心電圖,都沒有找到原因。後來經過系統檢查,發現是慢性胰腺炎。

  “與其他疾病不同,慢性胰腺炎不是由急性胰腺炎發展而來的。”吳詠冬說。慢性胰腺炎是一種較特殊的型別,多與自身免疫、膽道疾病有關,臨床上較少見。一般隱匿起病,有胰腺功能的損害或萎縮,疼痛較頑固,有可能發生營養不良。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