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軸草 - 中藥材

铁轴草,中药名。为唇形科香科科属植物铁轴草TeucriumquadrifariumBuch.-Ham.的全草、根或叶。植物铁轴草,分布于我国福建、湖南、贵州三省南部,江西西部及南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泰国,缅甸北部,印度,锡金至尼泊尔也有分布。具有祛风解暑,利湿消肿,凉血解毒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中暑无汗,肺热咳喘,肺痈,热毒泻痢,水肿,风湿痛,劳伤,吐血,便血,乳痈,无名肿痛,风疹,湿疹,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毒蛇咬伤,风螫伤。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解暑,利溼消腫,涼血解毒。

主治

風熱感冒,中暑無汗,肺熱咳喘,肺癰,熱毒瀉痢,水腫,風溼痛,勞傷,吐血,便血,乳癰,無名腫痛,風疹,溼疹,跌打損傷,外傷出血,毒蛇咬傷,風螫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泡酒,大劑量可用至30~60g。外用:適量,搗敷,研末撒或煎湯洗。

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

相關論述

《中國民族藥志》:“用於中毒性消化不良。”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感冒咳嗽,鐵軸草全草15g,黃荊條15g,路邊荊、石菖蒲各6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治菌痢,鐵軸草全草60g,海蚌含珠30g。煎水兌糖,分2次服。(《湖南藥物志》)

3、治風溼痛,風疹發癢,鐵軸草全草配路路通、石菖蒲、生薑、艾葉(各適量),煎水燻洗。(《湖南藥物志》)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可採,洗淨,鮮用或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莖略呈方柱形,直徑2~4㎜,表面棕紫色,密被鏽色或金黃色長柔毛;質脆,易折斷,斷面白色,有髓。葉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形或長卵形,長3~7.5㎝,寬1.5~4㎝,先端鈍或急尖,基部近心形,上面被鏽色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柔毛。氣微香,味微苦、澀。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唇形科香科科屬植物鐵軸草。

形態特徵

半灌木。莖直立,基部常常聚結成塊狀,高30~110釐米,常不分枝,近圓柱形,被濃密向上的金黃色、鏽棕色或豔紫色的長柔毛或糙毛。葉柄長一般不超過1釐米,向上漸近無柄,葉片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3~7.5釐米,寬1.5~4釐米,莖上部及分枝上的變小,先端鈍或急尖,有時鈍圓,基部近心形、截平或圓形,邊緣為有重齒的細鋸齒或圓齒,上面被平貼的短柔毛,下面脈上與葉柄被有與莖上毛同一式而較短的長柔毛,餘部為灰白色的絨毛或密生的短柔毛,側脈4~6對,與中脈在上面微凹陷在下面顯著。假穗狀花序由密集或有時較疏鬆的具2花的輪傘花序所組成,自莖的2/3以上葉腋內的腋生側枝上及主莖頂端生出,因此在莖頂則儼如圓錐花序,序軸上被有與莖相同的長柔毛;苞片極發達,菱狀三角形或卵圓形,長4~8毫米,寬2~4毫米,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疏被長柔毛。花萼鐘形,長4~5毫米,寬2毫米,被長柔毛或短柔毛,萼齒5,呈二唇形,上唇3齒,中齒極發達,倒卵狀扁圓形,側齒三角形,短小,下唇2齒披針形,喉部具一上向的白色睫狀毛環。花冠淡紅色,長1.2~1.3釐米,外面極疏被短柔毛,散佈淡黃色腺點,內面在喉部下方有白色微柔毛,冠筒長為花冠長1/3,稍伸出於萼外,唇片幾與冠筒成直角,中裂片倒卵狀近圓形,長不及唇片長1/2,側裂片卵狀長圓形,後方一對向後彎折。雄蕊稍短於花冠。花柱先端2淺裂。花盤盤狀,4淺裂。子房近球形。小堅果倒卵狀近圓形,常非4枚同等發育,長約1毫米,暗慄棕色,背面具網紋。花期7~9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我國福建、湖南、貴州三省南部,江西西部及南部,廣東,廣西,雲南等地,以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泰國,緬甸北部,印度,錫金至尼泊爾。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陽坡,林下及灌叢中,海拔350~2400米。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