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樟根皮 - 中藥材

钓樟根皮,中药名。为樟科植物红果钓樟LinderaerythrocarpaMakino的根皮。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具有暖胃温中,行气止痛,祛风除湿之功效。常用于胃寒吐泻,腹痛腹胀,水肿脚气,风湿痹痛,疥癣湿疮,跌打损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暖胃溫中,行氣止痛,祛風除溼。

主治

胃寒吐瀉,腹痛腹脹,水腫腳氣,風溼痺痛,疥癬溼瘡,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煎湯洗浴。

相關論述

1、《別錄》:“主金瘡,止血。”

2、《四聲本草》:“《別錄》雲:取根磨服,治霍亂。”

3、《日華子》:“治奔豚,腳氣,水腫,煎服;並將皮煎湯,洗瘡痍,風瘙疥癬。”

4、《安徽中草藥》:“活血止血,除溼散寒。”

5、《全國中草藥彙編》:“溫中,行氣,止痛。主治吐瀉,寒性胃痛,腹痛,跌打損傷,風溼性關節痛,溼疹,疥癬。”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釣樟根15g。煎水,服時兌白酒少許。(《安徽中草藥》)

2、治胃寒吐瀉:釣樟根15g。煎服。(《安徽中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洗淨,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樟科植物紅果釣樟。

形態特徵

紅果釣樟,又名豫、釣樟、烏樟、枕木、紅果山胡椒、野樟樹。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m。樹皮灰褐色。幼枝條通常灰白色或灰黃色,多皮孔。葉互生;葉柄長0.5-1cm;葉片通常為倒披針形,偶有倒卵形,先端漸尖,基部狹楔形,常下延,長5-15cm,寬1.5-6cm,紙質,上面綠色,有稀疏貼伏柔毛或無毛,下面帶綠蒼白色,被貼伏柔毛。傘形花序著生於腋芽兩側各一,總梗長約0.5cm,總苞片4,具緣毛,內有花15-17朵。雄花花被片6,黃綠色,橢圓形;雄蕊9,長約1.8mm,花絲無毛,第3輪的近基部著生2個具短柄寬腎形腺體,退化雄蕊成“凸”字形。雌花較小,花被片6;退化雌蕊9,條形,第3輪中下部外側著生2個橢圓形無柄腺體;雌蕊長約1mm,子房狹橢圓形,花柱粗,與子房近等長,柱頭盤狀。果球形,直徑7-8mm,成熟時紅色。花期4月,果期9-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山谷、溪邊、林下等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