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湯《普濟方》 - 方劑

木香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一七九引《太平圣惠方》。具有疏肝解郁,除烦止渴之功效。主治虚热渴,饮水不已,心腹胀满。

  • 名称:木香汤《普济方》
  • 出处:《普济方》卷一七九引《太平圣惠方》
  • 功用:疏肝解郁,除烦止渴
  • 主治:虚热渴,饮水不已,心腹胀满

組成

木香、枳殼(去瓤,麩炒)、芍藥、檳榔(生銼)各半兩,桑根白皮(銼,炒)、黃芪(細銼)、草豆蔻(去皮)、枇杷葉(拭去毛,炙)、黃連(去須)各二兩,桂心(去粗皮)一兩,人參一兩半。

用法用量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功用

疏肝解鬱,除煩止渴。

主治

虛熱渴,飲水不已,心腹脹滿。

方義

木香,香能通氣,和合五臟,為調諸氣要藥。枳殼調氣除脹;白芍柔肝斂陰,益脾氣,能制肝補脾;檳榔行氣除滯,共輔主藥調氣除煩消脹。黃芪、人參、草豆蔻益氣健睥以治土虛。黃連、杷葉清熱除煩。少佐以桂心平肝木之陰。

重要文獻摘要

《中華醫方》:“小便不通,磨刀水送下;心氣疼,菖蒲根湯送下;心疼痛,醋湯送下;冷病,艾湯送下;勞氣,米湯送下;小腸氣,茴香湯送下;腎臟風,木瓜湯送下;腸風,痔漏,瀉痢,槐花湯送下;吐血,丁香湯送下;陰毒傷寒,蔥白湯送下;瘧疾,桃心湯送下;噎食,木香湯送下;小兒癱痺,皂莢子湯送下;小兒驚風,薄荷湯送下;小兒五疳八痢,米湯送下;五咳,人參、馬兜鈴湯送下;臍腹疼痛,鹽湯送下;腰疼、腳氣,牽牛湯送下;水瀉,車前子湯送下;婦人月水不調,紅花、芍藥湯送下。”《古今圖書整合醫部全錄》:“有數人病背疽,或先寒後熱,先熱後寒,或連日或間日,必嘔痰大汗而止,皆用柴胡、恆山,不應。餘謂比因脾氣不正,復感寒邪痰盛而作,遂先用不換金正氣散,次用排膿內補散、木香湯,三月即愈。注按前證若外邪既去而仍作,宜用六君子湯以補脾胃。”

各家論述

黃坤載:消渴者,足厥陰之病也,厥陰肝木與少陽相火為表裡,……凡木之性專欲疏洩,……疏洩不遂……則相火失其蟄藏。(《四聖心源·消渴》)黃坤載:消渴之病則獨責肝木,而不責肺金。(《素靈微蘊·消渴》)鄭欽安:消症生於厥陰風木之氣,是以厥陰下水而上火,風火相煽,故生消渴諸症。(《醫學真傳·三消症起於何因》)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