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胰腺炎的診斷

  1、臨床症狀 多發生在4歲以上小兒,主要表現為上腹疼痛、噁心、嘔吐及腹壓痛。

  2、澱粉酶測定 常為主要診斷依據,若用蘇氏(somogyi)比色法測定,正常兒均在64單位以下,而急性胰腺炎患兒則高達500可增高。血清澱粉酶值在發病3小時後即可增高,並逐漸上升,24~28小時達高峰以後又漸下降。尿澱粉酶也同樣變化,但發病後升高較慢,病變緩解後下降的時間比血清澱粉酶遲緩,且受腎功能及尿濃度的影響,故不如血清澱粉酶準確。其他有關急腹症如腸穿孔、腸梗阻、腸壞死時,澱粉酶也可升高,很少超過300~500單位。

  3、血清脂肪酶測定 在發病24小時後始升高,持續高值時間較長,可作為晚期病人的診斷方法。正常值為0。5~1u(comfort)。

  4、腹腔穿刺 嚴重病例有腹膜炎者,難與其他原因所致腹膜炎相鑑別,如胰腺遭到嚴重破壞,則血清澱粉酶反而不增高,更造成診斷上的困難。此時如腹腔滲液多,可行腹腔穿刺。根據腹腔滲液的性質(血性、混有脂肪壞死)及澱粉酶測定有助於診斷。

  5、b型超聲波檢查 對水腫型胰腺炎及後期併發胰腺囊腫者的確診有價值,前者顯示胰腺明顯增大,後者顯示囊性腫物與胰腺相連。

  主要症狀為上腹部疼痛,多呈持續性,並常伴噁心、嘔吐。嘔吐物為食物與胃、十二指腸分泌液。嚴重病例除急性重病容外,可有脫水及早期出現休克症狀,並因腸麻痺而致腹脹。由於胰腺頭部水腫壓迫膽總管末端可出現黃疸,但在小兒則罕見。

  輕度水腫型病例有上腹壓疼(心窩部或略偏左側),可能為腹部唯一體徵。嚴重病例除腹脹外,腹部有壓痛及肌緊張而以心窩部為最明顯。個別病兒的臍部或腰部面板呈青紫色,系皮下脂肪被外溢胰液分解,毛細血管出血所致。

 病理改變:

  1、水腫型胰腺炎 約佔80%~90%,胰腺全部或區域性水腫、充血,體積增大,胰液的排出受阻,因而使血液及尿中澱粉酶增高。

  2、出血壞死型胰腺炎 約佔10%~20%,病變急劇,因缺血、出血或壞死,胰腺呈深紅色或紫黑色,大量滲出液包含胰液流入腹腔而引起瀰漫性腹膜炎,可發生休克,甚至死亡。此時富有消化力的胰液滲出,作用於脂肪豐富的大網膜、腸繫膜等,造成廣泛脂肪壞死灶,將脂肪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後者又吸取血中鈣質形成鈣化灶。血鈣可顯著降低而出現手足搐搦現象。

  胰腺實質發炎時,胰島細胞也遭損害,影響糖代謝,故可併發糖尿病。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