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 - 中藥材

竹叶,中药名。为禾本科毛竹属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nigra(Lodd.)Munro var.henonis(Mitf.)Stapf ex Rendle的叶。具有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口疮尿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瀉火,除煩,生津,利尿。

主治

1、熱病煩渴:本品甘寒入心經,長於清心瀉火以除煩,並能清胃生津以止渴,可用治熱病傷津,煩熱口渴,熱病後期,餘熱未清,氣津兩傷之證,外感風熱,煩熱口渴。

2、口瘡尿赤:本品上能清心火,下能利小便,上可治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瘡,下可療心移熱於小腸之小便短赤澀痛,溫病熱陷心包,神昏譫語之證。

3、西醫診為皰疹性口炎屬於心火上炎者,泌尿系感染等屬於下焦熱盛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6-15g;鮮品15-30g。

化學成分

本品含三萜類化合物,如蘆竹素、白茅素、蒲公英賽醇及甾類物質如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蒲公英甾醇等。

藥理作用

本品水浸膏有退熱作用;本品利尿作用較弱而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出量則較強;其粗提物有抗腫瘤作用;其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抑制作用。此外,還有升高血糖作用。

相關論述

1、《名醫別錄》:“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

2、《藥品化義》:“竹葉,清香透心,微苦涼熱,氣味俱清。經曰:治溫以清,專清心氣,味淡利竅,使心經熱血分解。主治暑熱消渴,胸中熱痰,傷寒虛煩,咳逆喘促,皆為良劑也。”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熱病傷津,煩熱口渴,常配石膏、知母、玄參等,如清瘟敗毒飲(《疫疹一得》);治熱病後期,餘熱未清,氣津兩傷之證,配人參、麥門冬等,如竹葉石膏湯(《傷寒論》);治外感風熱,煩熱口渴,配金銀花、連翹、薄荷等,如銀翹散(《溫病條辨》)。

2、治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瘡,心移熱於小腸之小便短赤澀痛,常配木通、生地黃等,如導赤散(《小兒藥性直訣》);治溫病熱陷心包,神昏譫語之證,常配玄參、蓮子心、連翹心等,如清宮湯(《溫病條辨》)。

相關配伍

1、竹葉配燈心草:二者皆能清瀉心肺,導心肺之火下行而從小便出。二藥配用,清瀉心肺之火功效加強。適用於上焦有熱移於小腸或熱結膀胱之小便不利,心經有熱之口舌生瘡及熱病心煩不寐等。二者藥力皆薄,一般僅作為輔助藥物使用。

2、竹葉配木通:二者均有清熱利尿作用,合用可導熱下行。適用於膀胱有熱之小便不利。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可採,除去雜質,乾燥。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置乾燥處。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葉呈狹披針形,長7.5-16cm,寬1-2cm,先端漸尖,基部鈍形,葉柄長約5mm,邊緣之一側較平滑,另一側具小鋸齒而粗糙,平行脈,次脈6-8對,小橫脈甚顯著,葉面深綠色,無毛,背面色較淡。氣弱,味淡。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禾本科毛竹屬植物淡竹。

形態特徵

植株木質化,呈喬木狀。竿高6-18m,直徑5-7cm,成長後仍為綠色,或老時為灰綠色,竿環及籜環均甚隆起。籜鞘背面無毛或上部具微毛,黃綠至淡黃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點和條紋;籜耳及其蟹毛均極易脫落;籜葉長披針形,有皺褶,基部收縮小枝具葉1-5片葉鞘鞘口無毛;葉片深綠色,無毛,窄披針形,寬1-2cm,次脈6-8對,質薄。穗狀花序小枝排列成覆瓦狀的圓錐花序;小穗含2-3花,頂端花退化,穎1或2片,披針形,具微毛;外稃銳尖,表面有微毛;內稃先端有2齒,生微毛;鱗被3至1枚或缺如,披針形;花葯在開花時,以具有甚長之花絲而垂懸於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頂生長形之花柱,柱頭3枚,呈帚刷狀。筍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山東、河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道地產區

產於長江流域各省。

生長環境

通常栽植於庭園。

生長見習

喜溫暖潮溼氣候,忌嚴寒及強風。宜選擇背風向陽山坡、村莊附近緩坡平地及水旁栽種。以溼潤、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微鹼性的砂質壤土栽培,不宜在瘠薄、粘重的土壤上栽種。

繁殖方式

用母竹移栽。

栽培技術

2月中旬至3月下旬,選擇竹竿健壯、節間稠密、分枝矮、枝葉茂盛、竹鞭生長勢強、粗壯、鞭芽新鮮、芽飽滿新鮮、無病蟲害的二年生竹為母竹。挖掘長60cm、寬40cm、深30cm的根盤,2-3株或多至5株均可,挖母竹時應多帶鞭根及泥土,不損傷芽胞及鬚根,切口要砍平。搬運時用稻草包裹。竹梢要切去一部分,留4-7叢丫枝,按行株距5m×3m挖穴。穴比原來根盤稍大,將竹栽入穴內。先填入一層細表土或塘泥。立正竹株,覆土分層踏實,並澆透水,培生,防止水分蒸發,並固定竹株。為防止風吹搖動,用支柱四周撐扶固定。

病蟲防治

1、竹鏽病:為害葉片。發病初期可噴灑波爾多液防治。

2、竹大象蟲:為害竹筍,在成蟲交尾、產卵期,可進行人工捕捉;幼蟲孵化期,用90%晶體敵百蟲500倍液噴殺。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