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最嚴重者可致死亡

  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都市人患上了抑鬱症,甚至包括著名的央視主持人崔永元也曾經向觀眾袒露他患重度抑鬱症,許多人錯誤地認為,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其實並不然。

  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和哈佛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抑鬱症已經成為中國疾病負擔的第二大疾病,每年有20萬人以自殺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其中80%的自殺者患有抑鬱症。

  與這組觸目驚心的數字不相稱的是另一組數字:一項調查顯示,

  上海綜合醫院的內科醫生對抑鬱症的識別率僅為21%,換言之,將近4/5的抑鬱障礙被誤診或漏診,其中僅21.4%的病人得到處理,但也只是使用了一些鎮靜藥物進行治療,無一例接受抗抑鬱藥物治療、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

  也就是說,當死神已經縈繞在人們頭頂上的時候,絕大多數醫生和患者都處於茫然無知。

  何以出現這種情況?日前,在葛蘭素史克公司聯合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共同在北京組織的“開心見彩虹”活動中,與會專家們一致認為,是三個“不”把醫患引向了治療抑鬱症的誤區:

第一是不認識,包含兩個方面,患者和家屬對情緒低沉、內心抑鬱等情緒改變不以為然,即使出現了這類問題也想不到是抑鬱症;綜合科的醫生對抑鬱症認識有限,往往把心理疾患當作軀體疾病來處理。

第二是不正視,受傳統觀念影響,人們對心理疾患存在偏見,認為精神病人就是“瘋子”,因此,大多數患者對精神專科避而遠之,極易貽誤治療時機。

第三是不會治,患者就診時,往往透過軀體感受來描述不適,而沒有意識到疾病的根源來自於精神系統,常把失眠、頭疼等症狀當成軀體疾病對待。

  許多人還錯誤地認為,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因此患者只能像電影裡演的那樣,一次次躺在沙發上,聽著心理醫生絮絮叨叨,才能獲得一些並不明顯的療效。

  精神衛生研究所的專家告訴記者:抑鬱症的病因有一定的生物學基礎,和腦內某種物質的缺乏或紊亂有關,與基因和遺傳因素也有一定的聯絡,而社會環境的因素只是作為一定的誘因,起到了***的作用。

  因為生物學因素是致病的基礎,所以即使沒有任何誘因,僅因為一個細小的事件,就可能誘發抑鬱症。因此,面對抑鬱症,僅僅有心理治療是不夠的,從事抑鬱症治療的臨床心理科的醫生及精神科的醫生,都強調了藥物治療的重要性。

  為了尋找有效的抗抑鬱藥物,全球醫學界對精神疾病開展了許多研究,研製了一些較為成熟的治療藥物。傳統的抗抑鬱藥物按照發現時間先後包括單胺氧化酶(mao)抑制劑、三環類藥物(tca)、四環類藥物。但由於副作用較多,上述傳統抗抑鬱藥物在臨床使用受到了侷限。在醫生和患者的翹首期盼下,第三代抗抑鬱藥物ssri類藥物問世了,它創造了有效率高達80%的奇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