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眠障礙有五種表現形式

  孩子正處於生長髮育時期,擁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證機體的茁壯成長。但是目前我國有相當一部分兒童存在睡眠障礙問題,很多寶寶一到夜晚就哭鬧不停,甚至家長抱著哄著都不能入睡,給很多家長增添了無盡的煩惱。孩子睡眠障礙有很多種表現形式,我們只有正確瞭解了睡眠障礙的各種表現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第一種表現形式:失眠

  失眠是困擾很多成人和兒童的常見疾病,一般發生在年齡較大的兒童,尤其是學齡期兒童身上。他們在該睡覺的時候不願上床睡覺,即使躺在床上,也是輾轉反側,不容易入睡。有的孩子反覆要求父母講故事,直到深夜11~12點後才能勉強入睡。

  引起學齡前兒童失眠的原因多數是因為睡前過度興奮,例如奔跑、玩刺激性遊戲、聽緊張驚險的故事、看恐怖電視甚至包括遇到暴風雨前的閃電雷鳴。有的孩子不願睡覺是因為他們誤認為睡覺會脫離父母的愛護和關心太久。這種因為分離性焦慮引起的失眠在孩子剛入托兒所或幼兒園階段較容易發生。如果父母不和或離婚,孩子也容易失眠。還有極少數孩子稍大一點後懂了什麼叫“死亡”,也會因為害怕死亡而不願在晚上睡覺。學齡期的孩子有時會因為擔心學習成績的好壞而產生焦慮、抑鬱的情緒,引起入睡困難,並且極易驚醒。

第二種表現形式:睡眠不寧

  較小的嬰兒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晚上睡眠沒有規律,睡不安寧,容易驚醒而難以再入睡。這種睡眠不寧的情況往往是因為寶寶身體的某個部位不適,於是寶寶的大腦產生一定強度的興奮。比如寶寶沒有被餵飽;寶寶覺得口渴;房間裡太熱或尿布不舒服等。有些睡眠障礙是疾病引起的,如扁桃體肥大或鼻塞妨礙呼吸,蟯蟲引起的肛周奇癢等。有人還發現,小嬰兒的睡眠不寧還可能是受到了母親從孕期到產後的情緒變化的影響。

第三種表現形式:夜驚

  夜驚以5-6歲的兒童多見,是睡眠中突然出現的一種短暫的驚恐症狀。如孩子在入睡後半小時到2小時之間,突然坐起尖叫、哭喊、瞪眼睛或雙目緊閉,面部表現十分驚恐不安。這時寶寶神情恍惚,對爸爸媽媽的呼喚沒有什麼反應,一般持續幾秒到幾分鐘後又會迅速入睡。第二天,寶寶醒來時不能回憶或僅有害怕的感覺。夜驚的發生一個晚上可以有數次,也可隔幾天或幾十天發生一次。部分孩子在夜驚發作時還會夜遊,對此,爸爸媽媽要十分警覺。

  寶寶出現夜驚主要與孩子的心理和社會因素有關。如家庭不和、突然和父母親人分離、家中發生意外變故、父母或老師嚴厲責備與懲罰、睡前聽了緊張興奮的故事或看了恐怖的電視等。夜驚一般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會自行消失,但要警惕的是,夜驚有可能是癲癇的早期症狀之一。所以,對於夜驚頻繁的孩子,爸爸媽媽要及時帶他去醫院作腦電圖檢查。

 第四種表現形式:夢魘

  夢魘也是睡眠障礙的一種表現,主要是指兒童在後半夜時做了恐怖的惡夢而被驚醒,感到極度緊張和焦慮,常見於8~10歲的學齡期兒童。夢魘的孩子會在夢中見到威脅安全、危及生命的恐怖事件,如被怪獸追趕從懸崖上掉下或受迫害、受侮辱等,常常是想掙扎卻動不了,想逃跑卻邁不開步子,猶如被魔鬼纏住一般。引發夢魘有以下幾種原因:有的孩子是前段時間有心理矛盾或情緒焦慮;有的孩子是由於白天看了恐怖電視;有的是睡眠姿勢不舒適,如蒙被睡覺或雙手壓在胸前睡覺;也有的是感冒呼吸不暢或寄生蟲引起腹痛的誘發。

  兒童夢魘與夜驚不同點是:孩子夢魘很容易被叫醒,叫醒後意識很快清醒,能清楚地回憶剛才所做的夢,感到非常害怕,但是旁人卻看不出什麼明顯的動靜。夜驚會嚇著爸爸媽媽,但夢魘是嚇著孩子自己。夢魘常發作在後半夜,而夜驚則多發生於睡眠開始的半小時到2小時。

  第五種表現形式:夢遊

  夢遊在很多人身上發生過,通常是在開始睡眠後的3小時之內發生。孩子在睡眠中突然起床,或者行走或者進行一些熟悉的動作,對他說話他可能沒有反應,或者自言自語,幾分鐘後又會自己回到床上,第二天醒來對晚上所做的事情不能回憶。很多夢遊的孩子長大後症狀就會逐漸消失,這是他的中樞神經系統逐漸成熟的結果。但對夢遊的孩子,早期必須讓醫生排除顳葉癲癇這一疾病的可能。

  綜上所述,以上是兒童睡眠障礙常見的五種表現,希望家長朋友們引起注意,發現孩子出現以上這些表現不要認為是小事就忽略了,而要警惕是疾病引起的,及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