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常腹瀉易引起脫肛

目前對脫肛的發生有兩種學說。一是滑動性疝學說:認為脫肛是直腸盆腔陷凹腹膜的滑動性疝,在腹腔內臟的壓迫下,盆腔陷凹的腹膜皺壁逐漸下垂,將覆蓋於腹膜部分之直腸前壁壓於直腸壺腹內,最後經肛門脫出。

二是腸套疊學說:正常時直腸上端固定於骶骨岬附近,由於慢性咳嗽、便秘等引起腹內壓增加,使此固定點受傷,就易在乙狀結腸直腸交界處發生腸套疊,在腹內壓增加等因素的持續作用下,套入直腸內的腸管逐漸增加,由於腸套疊及套疊復位的交替進行,致直腸側韌帶、肛提肌受傷,腸套疊逐漸加重,最後經肛門脫出。也有人認為以上兩種學說是一回事,只不過是程度的不同,滑動性疝也是一種腸套疊,只是沒有影響到整圈腸壁。而後者是全層套疊。

嬰幼兒消化不良、受涼或腸道感染等原因均可引起腹瀉,這是經常發生的病理現象。由於小兒肛門直腸部組織發育不健全,骶骨彎曲尚未形成,直腸呈垂直狀態,幾乎與肛管成一直線,其後壁失去骶骨的有力支援。如果腹瀉長期不愈或反覆發作,可以引起直腸與周圍組織分離,直腸周圍支援組織鬆弛,不能固澀,而發生脫肛。所以當小兒出現腹瀉時應及時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