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谷穴 - 陷骨 - 針灸穴位

陷谷,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陷骨。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足背,第2、3跖骨间,第2妬趾关节近端凹陷中。有第2跖骨间肌,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主治面肿、水肿、足背肿痛、肠鸣、腹痛。直刺或斜刺0.3-0.5寸。

名詞釋義

穴在第二、三蹠骨結合部前方處,穴處凹陷如山谷,故以名之。

功能作用

健脾和胃,行水消腫,理氣止痛。

定位

位於足背,第2、3蹠骨間,第2妬趾關節近端凹陷中。

解剖

有第2蹠骨間肌。有足背靜脈網。布有足背內側皮神經。

詳細主治

1、面腫、水腫等水液輸布失常性疾患。2、足背腫痛。3、腸鳴,腹痛。

詳細操作

仰臥或正坐,於二、三蹠骨結合部前下方凹陷處取穴。直刺或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臨床運用

1、現代常用於治療上眼瞼下垂、顏面浮腫、結膜炎、腹水、水腫、腸鳴、疝氣、癔病、熱病、盜汗、足跟痛等。2、現代研究,有實驗報道:針刺“陷谷”、“內關”、“足三里”等穴,可明顯扣制刺激貓的內臟大神經所引起的皮層鉤狀溝前緣內端及丘腦腹後外側核或丘腦下部後部的誘發電位。

配伍

1、配列缺穴、腕骨穴、合谷穴、間使穴、陽陵泉穴、陰谷穴、足三里穴等治水腫。2、配列缺穴治面目癰腫。3、配內關穴、厲兌穴治胃脘痛。4、配溫溜穴、漏谷穴、復溜穴、陽綱穴治腸鳴而痛。5、配石門穴治胸脅支滿。6、配少商穴、太溪穴治煩心善噫。7、配支溝穴、前谷穴、大陵穴、曲泉穴、足三里穴、然谷穴、行間穴等治咳逆。8、配大敦穴、肩井穴、章門穴、氣海穴、歸來穴、衝門穴等治疝氣。9、配足三里穴、俠溪穴、飛揚穴治痃瘧少氣。

相關論述

1、《會元針灸學》:“陷谷者,陷是下也。谷者,空澗也。足跗上次指本節後,陷下之骨空處,故名陷骨。”2、《靈樞·本輸》:“注於陷谷。”3、《針灸甲乙經》:“在足大指次指外間本節後陷者中,去內庭二寸。”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