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

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硬化中最常見及最重要的型別,主要發生在大中動脈。病變以動脈內膜為主,可在區域性出現脂質條紋、動脈斑塊等,有時可累及動脈中層,最終導致動脈管腔狹窄甚至完全閉塞。如果冠狀動脈壁上發生粥樣硬化,那麼,就可引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為冠心病。輕者可沒有症狀,或有心絞痛發作;重者冠狀動脈管壁閉塞,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威脅生命。這是目前中老年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死亡率較高。為此,適當瞭解有關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一些因素,及早採取措施,很有必要。

性別,男性多見,男女之比為2:1,20~50歲女性病變較輕,50歲以後或雙側卵巢切除後女性患者病變進展加快,而女性生育期病變進展卻較緩慢,可能與雌激素的作用有關。因為雌激素能使血清-胎蛋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降低。

年齡,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緩慢而持續的過程。一般自幼年即開始,但病變較輕,無臨床症狀,檢查時也無異常。因此,有人認為,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應從孩童時期就開始,以後隨著年齡增長,病變逐漸進展,再加上其他致病因素,如高血壓、吸菸、高脂血症等,促使病變進展加快。一般認為,男性50歲,女性45歲以後,可在檢查時出現血管壁異常,並逐漸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

遺傳,家族中有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者發病率較高,且發病年齡也提早,說明動脈粥樣硬化與遺傳因素有關,也可能與同一家族中飲食、生活習慣相接近有關。

肥胖,肥胖者較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尤其是極度肥胖和短期內迅速肥胖者,可能與肥胖者常伴隨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因素有關。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