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泉草 - 中藥材

通泉草,中药名。为玄参科通泉草属植物通泉草Mazusjaponicus(Thunb.)O.Kuntze的全草。植物通泉草,遍布全国,仅内蒙古、宁夏、青海及新疆未见标本;越南,苏联,朝鲜,日本(琉球),菲律宾也有分布。具有解毒,健胃,止痛,之功效。主治偏头痛,消化不良;外用于疔疮,脓疱疮,烫伤。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健胃,止痛。

主治

偏頭痛,消化不良;外用於疔瘡,膿皰瘡,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9~15g。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注意事項

身體虛寒及血寒閉經者少服。

相關論述

1、《重慶草藥》:“清熱解毒。治紅腫潰瘍,無名腫毒。”

2、《貴州草藥》:“清熱解毒。治膿皰瘡,無名疔毒。”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癰疽瘡腫,幹(通泉草)全草。研細末,冷水調敷患處,每日1換。(《泉州本草》)

2、治膿皰瘡,膿泡藥適量。研末,調菜油搽患處。(《貴州草藥》)

3、治乳癰,通泉草30g,蒲公英30g,橘葉12g,生甘草6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附註

同屬植物匍莖通泉草MazusmiqueliiMakino與綠蘭花功用基本相同。其原植物主要區別為多年生草本,有長的匍匐莖,著土時即在節上生根。分佈於華東及臺灣、湖南、廣西等地。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春、夏、秋三季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玄參科通泉草屬植物通泉草。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3~30釐米,無毛或疏生短柔毛。主根伸長,垂直向下或短縮,鬚根纖細,多數,散生或簇生。本種在體態上變化幅度很大,莖1~5支或有時更多,直立,上升或傾臥狀上升,著地部分節上常能長出不定根,分枝多而披散,少不分枝。基生葉少到多數,有時成蓮座狀或早落,倒卵狀匙形至卵狀倒披針形,膜質至薄紙質,長2~6釐米,頂端全緣或有不明顯的疏齒,基部楔形,下延成帶翅的葉柄,邊緣具不規則的粗齒或基部有1~2片淺羽裂;莖生葉對生或互生,少數,與基生葉相似或幾乎等大。總狀花序生於莖、枝頂端,常在近基部即生花,伸長或上部成束狀,通常3~20朵,花疏稀;花梗在果期長達10毫米,上部的較短;花萼鍾狀,花期長約6毫米,果期多少增大,萼片與萼筒近等長,卵形,端急尖,脈不明顯;花冠白色、紫色或藍色,長約10毫米,上唇裂片卵狀三角形,下唇中裂片較小,稍突出,倒卵圓形;子房無毛。蒴果球形;種子小而多數,黃色,種皮上有不規則的網紋。花果期4~10月。

分佈區域

遍佈全國,僅內蒙古、寧夏、青海及新疆未見標本;越南,蘇聯,朝鮮,日本(琉球),菲律賓也有分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500米以下的溼潤的草坡、溝邊、路旁及林緣。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