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毛粉背蕨 - 中藥材

绒毛粉背蕨,中药名。为中国蕨科植物绒毛薄鳞蕨Leptolepidiumsubvillosum(Hook.)HsingetS.K.Wu[CheilanthessubvillosaHook.;Aleuritopterissubvillosa(Hook.)Ching]的全草。绒毛粉背蕨分布于西南及西藏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咽喉肿痛,泄泻,痢疾,小便涩痛。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利溼。

主治

用於溼熱黃疸,咽喉腫痛,洩瀉,痢疾,小便澀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清熱解毒,消炎利尿,活絡止痛。治肝炎,咽喉炎,痢疾,腸炎,尿路感染,跌打腫痛,風溼等。”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痢疾、腸炎、肝炎、咽喉炎、泌尿系炎症:絨毛粉背蕨9-15克,煎服。

2、風溼、跌打腫痛:“絨毛粉背蕨9-15克,煎服。(1-2方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秋季採收,洗淨,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中國蕨科植物絨毛薄鱗蕨。

形態特徵

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20-40cm。根莖短,直立,密被深棕色、半透明、卵狀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6-15cm,深棕色,具光澤,基部疏生與根莖上相同的鱗片,腹面有秕糠狀毛;葉片紙質,背面無粉,狹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2-25cm,寬3-6cm,基部心形,尖端漸尖,二至三回羽狀分裂;羽片7-9對,近對生,無柄,下部羽片較大,三角形或寬卵形,長3-4cm,寬1.5-2.5cm,羽狀或二回羽狀分裂;二回羽片三角形,先端急尖或鈍,基部下側1片最大,常為羽狀分裂,中部以上羽片狹卵形至卵形;沿羽軸及裂片主脈背面有黃棕色捲曲的節狀毛;葉脈羽狀,分離。孢子囊群生於葉邊的小脈先端,成熟後靠接;囊群蓋膜質,灰白色,連續或中斷,邊緣有波狀缺刻或全緣。

分佈區域

分佈於西南及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600-3900m的草地、山坡林下或石縫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