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乾燥”,乾燥綜合徵還有哪些危害?如何應對?

目前乾燥綜合徵還無法根治,治療目標主要是緩解口、眼乾燥症狀,保護臟器功能,降低淋巴瘤發生的風險。這種病可能侵害全身多個器官,臟器受損情況會影響患者的壽命和生活質量。

氣管與肺: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效果好

約 1/4 的患者沒有症狀,但通過檢查會發現肺功能的異常,這類患者往往不需要特殊的治療,密切觀察監測即可。

有 8%~75% 的患者會合並間質性肺疾病,表現為活動後氣短、活動耐力下降[1][2][3][4],應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效果好,但應謹防免疫抑制治療後繼發的感染。同時,患者也會有發生呼吸衰竭而導致死亡的可能,需要重視,積極治療。

腎臟:補鉀、“糾酸”勝算大

約 30% 至一半的患者會出現腎臟損害,包括間質性腎炎、I 型腎小管酸中毒、腎小球腎炎和腎性尿崩症[5]

只有少數間質性腎炎會進展到“終末期”,I 型腎小管酸中毒主要引起低鉀血癥(表現為四肢無力、癱軟、心律失常等)、夜尿增多(夜間排尿次數和尿量明顯增多,超過全天總尿量的一半,正常情況下夜尿一般 0~2 次,尿量 300~400 毫升,佔 24 小時總尿量的1/4~1/3),嚴重者還可能出現腎鈣化、腎結石。

這些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適度補鉀,糾正酸中毒,治療效果通常較好。

消化道:器官有不同、預後有差異

:由於咽部和食管分泌黏液減少,患者可出現吞嚥困難,部分患者還可有胃部不適等萎縮性胃炎的表現。

肝、胰:20% 的患者有肝臟受累,有些患者合併自身免疫性肝炎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他們更容易出現肝臟損害[5]。少數患者會合並胰腺炎。肝臟損害可以嘗試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6]

血液:血小板減少需警惕,最常見且最嚴重

可能有各種表現,如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貧血和頑固性血小板減低等,通常需要使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

白細胞減少和糖皮質激素治療都可能導致感染,應謹慎預防。

嚴重血小板減少的患者,醫生可能嘗試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衝擊”治療、輸注丙種球蛋白,要特別注意防範嚴重的內臟出血[7]

血管炎:提示疾病預後不良

部分患者可出現面板血管炎,通常累及小血管,最常表現為下肢面板“出血點”或瘀斑,學名叫“紫癜”,少數侵犯中等大小血管,導致較大的面板潰瘍,但全身壞死性血管炎非常罕見。

血管炎是一個不良訊號,這些患者更容易出現其他內臟器官的損害,甚至死於併發症[8]

治療上以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為主。

腦、脊髓和視神經受損,後果很嚴重

神經系統侵害最常見的是外周感覺神經病變,可表現為下肢疼痛,感覺性共濟失調(表現為行走緩慢、雙腿叉開、行走步伐不穩、姿態蹣跚等)、三叉神經支配的區域(包括眼部、鼻背部和黏膜、上頜和口腔黏膜、耳部和口腔等)麻木或感覺異常等;

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害時可表現為認知功能障礙、視神經炎等。累及腦、脊髓和視神經的患者病情比較危重,甚至會死亡[9]

治療可選擇糖皮質激素、環磷醯胺、丙種球蛋白及 CD20 單克隆抗體等。

合併淋巴瘤:死亡率高

淋巴瘤是造成乾燥綜合徵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凶手”,乾燥綜合徵患者發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風險是普通人群的 8~44 倍[7]治療比較棘手,預後不良

小結

  • 單純腺體受損的乾燥綜合徵患者,壽命與一般人群差別不大;
  • 有內臟損害的患者,在正規治療後,可以控制病情,甚至恢復正常生活[5]
  • 合併面板出血點或瘀斑、抽血查補體 C4 水平降低的患者,出現併發症和死亡的風險高[8]
  • 乾燥綜合徵患者中,約 13% 會出現危及生命的臟器病變,包括血管炎、淋巴瘤、腎小球腎炎、肺間質性疾病和神經系統病變,這些患者的死亡率達 20%[10]

共同作者:北京醫院風溼免疫科 鄭俊傑醫生

乾燥綜合徵能夠治癒嗎?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