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內鏡治療有哪些方法?

早期食管癌,有時可通過一種“沒有切口的手術”的來根治,這就是內鏡下治療。它的治療過程類似胃鏡,無需開胸或開腹,就可以直接在體內將病變組織切除或滅活。療效與外科手術差不多,還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生存率可超過 95%[1][2][3]

內鏡下的微創治療可分為兩類:內鏡下切除術 (endoscopic resection,ER) 和內鏡下非切除治療。

內鏡下切除術 

包括內鏡下黏膜切除術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多環套扎黏膜切除術 (multiband mucosectomy, MBM)。

內鏡下黏膜切除術

20 世紀 90 年代,EMR 誕生了[4]。它通過內鏡下的電刀,切除區域性隆起的黏膜。直徑較小(小於 2 釐米)的病變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直徑較大的病變,需要進行多次分片切除[5][6][7](如下圖)。

它的缺點是隻能切除黏膜病變,黏膜下腫瘤不能完全切除;雖然能對大病灶進行分割切除,但術後區域性復發的風險很高;它也不能切除病變組織做病理活檢,無法對腫瘤的良惡性和分期進行最終診斷。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2000 年,ESD 被報道用於早期食管癌[8],不僅可以切除任何大小、形狀的病灶,而且治療效果跟外科一樣。在我國,ESD 於 2006 年開始用於臨床上。

它就好比從食管壁上“剷除”腫瘤(如下圖)。醫生通過內鏡自帶的工具,將黏膜層抬舉起來;再通過內鏡下的電刀,沿著黏膜層下面的水墊,將病變所在的全部黏膜層和大部分黏膜下層組織,完整剝離下來[9][10]

一般來說,ESD 適合治療大於 2 釐米的黏膜病變。小於 2 釐米的病變儘管也可用,但併發症比 EMR 多一些,風險較大。

多環套扎黏膜切除術

醫生會將一個專用的“套扎器”安裝在胃鏡頭端,然後將病灶吸入一個透明帽內,把套扎圈釋放掉,形成一個“假息肉”。接下來,醫生再用“圈套器”套住病灶下方,通電切除,隨後取出標本和套扎環。這種切除可以進行多次,將病灶完全切掉[11][12] 。

據報道,MBM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高於 EMR,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低於 ESD。它的優勢在於,可以利用套扎器將病變組織的黏膜下層和肌層分開,避免穿孔等併發症[13]

切除病灶後,醫生會通過內鏡下氬離子凝固術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止血鉗、鈦夾等方法,對創面進行處理,以消除殘餘病灶和裸露血管,防止遲發性出血和穿孔。ESD和MBM治療後,醫生還會取出一部分癌組織送往病理科,進行病理診斷。

想了解更多內鏡切除術的知識,以及您是否適合做,可閱讀以下文章:

我能做內鏡下切除術嗎?

內鏡下非切除治療

內鏡下非切除治療包括射頻消融術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光動力療法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氬離子凝固術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鐳射療法、熱探頭治療和冷凍療法等。這些技術既可單獨使用,也可與內鏡切除術聯合應用。

內鏡下非切除治療對一些特殊情況的病變有著獨特的優勢,比如:

  • 射頻消融術

適用於多發、病變較長或累及食管全周的病變,穿孔和術後狹窄的發生率低。

  • 冷凍療法

可用於不適合手術且內鏡治療無效的患者。它主要作用是緩解症狀,而不是主要的治療方法。

  • 光動力療法

可用於處理大面積、早期、多灶性病變,治療後應注意光過敏反應、穿孔、狹窄等不良反應。

不過,非切除治療不能獲得組織標本做病理檢查,無法明確腫瘤是否根除,因此,治療後需密切隨訪,長期療效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想了解更多內鏡下非切除治療的相關知識,以及您是否適合做,可閱讀以下文章:

內鏡下非切除治療有哪些?

兩種內鏡治療方法,我該怎麼選擇?

如果您符合內鏡下治療的適應證,那麼兩類方法都能夠實現根治。但前面提到,非切除治療無法獲得確切的病理診斷結果。因此,如果您的身體狀況可以承受有創性治療,首選、也是醫生推薦的,都是內鏡下切除手術。

共同撰寫: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內鏡中心 王警醫生

參考文獻

  1. 馬丹, 楊帆, 廖專, 等.中國早期食管癌篩查及內鏡診治專家共識意見 (2014 年, 北京)[J].中國實用內科雜誌, 2015, 35(4): 320-337.
  2. Siriwardana H P P, Harvey M H, Kadirkamanathan S S, et al.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of a solitary metastatic tumor in the stomach: a case report[J].Surgical Laparoscopy Endoscopy & Percutaneous Techniques, 2012, 22(3): e132-e134.
  3. 李學良, 沙傑, 施瑞華, 等.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治療上消化道腫瘤性病變[J].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治療上消化道腫瘤性病變[J]. 中國內鏡雜誌, 2011, 17(2): 116-120.
  4. Kodama M, Kakegawa T.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cancer of the esophagus: a summary of responses to a questionnaire on superficial cancer of the esophagus in Japan[J].Surgery, 1998, 123(4): 432-439.
  5. 楊建民, 彭貴勇, 劉海峰, 等.高頻小探頭超聲輔助的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消化道腫瘤的價值[J].中華消化內鏡雜誌, 2004, 21(5): 306-309.
  6. 令狐恩強, 馮佳.癌前病變與早癌內鏡下切除術的演變與發展[J].中國消化內鏡, 2008 (9): 27-29.
  7. Yamashina T, Ishihara R, Nagai K, et al.Long-term outcome and metastatic risk after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superficia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3, 108(4): 544.
  8. Endo M, Yoshino K, Kawano T, et al.Clinicopathologic analysis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surgically resected superficial cancer of the thoracic esophagus[J].Clinicopathologic analysis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surgically resected superficial cancer of the thoracic esophagus[J]. 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 2000, 13(2): 125-129.
  9. 周平紅, 姚禮慶, 馬麗黎, 等.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變[J].中華消化內鏡雜誌, 2008, 25(11): 570-573.
  10. 楊建民, 費保瑩, 徐啟順, 等.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消化道腫瘤的療效和安全性[J].中國內鏡雜誌, 2013, 19(3): 255-259.
  11. Zhang Y M, Boerwinkel D F, He S, et al.Prospective feasibility study on the use of multiband mucosectomy for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early squamous neoplasia in the esophagus[J].Endoscopy, 2013, 45(03): 167-173.
  12. Herrero L A, Pouw R E, Van Vilsteren F G, 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multiband mucosectomy in 1060 resections in Barrett's esophagus[J].Endoscopy, 2011, 43(3): 177-183.
  13. Peters F P, Kara M A, Curvers W L, et al.Multiband mucosectomy for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Barrett's esophagus: feasibility study with matched historical controls[J].Europ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07, 19(4): 311-315.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