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相關複合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艾滋病相關複合徵(ARC)或艾滋病相關綜合徵,又稱副艾滋病(para-AIDS)或艾滋病前期,是艾滋病早期非特異性的前驅症狀。目前尚無公認和一致的艾滋病相關複合徵定義。

檢查

1.血常規

細胞減少或血小板減少、淋巴細胞減少。

2.免疫學檢查

CD4+T淋巴細胞減少,CD4+T淋巴細胞/CD8+ T淋巴細胞比值降低,血清球蛋白水平和迴圈免疫複合物水平增高。

3.面板試驗

面板對多種皮試抗原無反應性。

4.抗原檢測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RNA和P24抗原檢測有助於診斷,尤其能縮短抗體“視窗期”和幫助早期診斷新生兒感染。

診斷

1.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後,如下體徵和症狀持續存在時,一般考慮為本病:①持續1個月以上的發熱、盜汗、腹瀉、乏力;②體重減輕10%以上;③伴頭痛、性格改變、記憶力減退、表情淡漠乃至痴呆的神經精神症狀;④有全身廣泛的淋巴結腫大,淋巴結直徑大於1cm,無壓痛,不粘連;⑤2個或2個以上部位淋巴結腫大(腹股溝除外);⑥淋巴結腫大持續3個月以上。

2.有學者提出艾滋病先兆症狀可包括:①疲勞,早晨加重;②體重驟減;③不明原因的腹瀉;④口乾舌燥,舌有白膜,疼痛;⑤身體疼痛,以背部明顯;⑥淋巴結腫大;⑦肺炎;⑧面板紅疹;⑨淋巴瘤;⑩早衰。

3.艾滋病相關複合徵發展為艾滋病的頻率與時間尚無法確定。有些以淋巴結病變為主要表現的艾滋病相關複合徵,淋巴結中可能潛伏著卡波西肉瘤(KS)或淋巴瘤。據報道,艾滋病相關複合徵患者在3年內發展為艾滋病的可能性為20%。

鑑別診斷

發熱、體重下降、盜汗、食慾不振、嗜睡、咽痛、咳嗽、腹瀉、消化不良、面板病變及眼部不適、慢性全身淋巴結及肝脾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以及帶狀皰疹等均為艾滋病前期非特異性症狀,在不明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之前,需詳細詢問病史、家族史、職業暴露等情況,並結合實驗室檢查做出診斷。

從原發性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進展至艾滋病終末期是一個較為漫長而複雜的過程,所以治療方案也複雜多樣。對於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治療,不同時期、不同年齡、不同症狀的患者抗反轉錄病毒治療的時機與用藥方案皆不相同。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侵犯人體免疫系統,包括CD4+T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等,最終導致機體免疫缺陷,繼發各種機會性感染或腫瘤。

臨床表現

早期可有疲勞、乏力、全身不適、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等。隨著疾病的進展,可出現消化不良、慢性腹瀉、持續發熱、盜汗、咳嗽、呼吸困難、嗜睡、貧血。嚴重者可有全身性淋巴結腫大、肝大、脾大、口腔和舌黏膜白斑、面板真菌病、帶狀皰疹、生殖器和肛門單純皰疹、視力減退或失明、神經痛、關節炎、頭痛、肌痛、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甚至出現惡病質、嬰兒生長髮育障礙等。上述疾病和症狀可累及全身多個器官,但不同的患者可有不同的表現,不一定完全具備上述表現。女性患者還可有陰道念珠菌病、慢性盆腔炎等疾病。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