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性肛瘻: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單純性肛瘻是指直腸周圍受到感染後,在肛門周圍軟組織形成化膿性疾患,最終在肛門附近的體表形成肛管或直腸下段,與會陰部面板相通的肉芽腫性管道,僅有一個內口、瘻管和外口。

  • 肛瘻佔肛腸病的發病率,國內統計為 1.67%~2.6%,國外為 8%~20%。發病年齡以 20~40 歲青壯年男性為主,其中單純性肛瘻是肛瘻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
  • 目前,肛腺感染、中央間隙感染和雄激素分泌失常等學說是單純性肛瘻的主要發病機制。除此之外,盆腔膿腫、會陰及肛門直腸的損傷、炎性腸病、性病以及肛門部惡性腫瘤等也有報道。
  • 單純性肛瘻分為低位單純性肛瘻和高位單純性肛瘻,多存在反覆發作的肛周疼痛、流膿水及肛周潮溼瘙癢不適感等。
  • 單純性肛瘻一般不能自愈,主要行肛瘻切開術,治癒率可達 90% 以上。
  • 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於預防發病,如合理飲食、均衡營養、良好的排便習慣以及保持肛門清潔等。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患者一旦出現肛周紅腫熱痛,有分泌物、流膿水、血水和瘙癢等症狀時,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建議就診科室

  • 肛腸科

醫生如何診斷單純性肛瘻?

臨床醫生根據患者病史、臨床表現、查體和輔助檢查的結果,確診單純性肛瘻並不難。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如下:

  • 區域性檢查:
    • 望診:包括觀察外口形態、位置及分泌物。
    • 觸診:包括肛外觸診及直腸指診。
  • 輔助檢查:可利用探針、注射、瘻道造影、腔內超聲、內窺鏡、磁共振成像、螺旋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三維重建、肛門鏡或直腸鏡等檢查,對可疑克羅恩病肛瘻的患者尚須行結腸鏡檢查,取標本送檢。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年齡多大?
  • 是否有糖尿病史、克羅病史、肺結核史、肛周手術史?
  • 症狀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症狀持續加重還是維持穩定?
  • 是否自行用過藥?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什麼原因導致單純性肛瘻?
  • 需要做哪些檢查可以確診?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治療?可以保守治療嗎?
  • 需要治療多長時間?治療費用多少?
  • 能治癒嗎?會復發嗎?
  • 有併發症和後遺症嗎?
  • 治療期間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 鍛鍊身體:久蹲、久坐和久站職業的人,應經常變換體位,適當增加活動。肛門按摩和提肛運動(導引術)對於改善肛門區域性血流,鍛鍊肛門括約肌功能是一積極而有效的方法。
  • 保證飲食衛生:飲食要有節制,切忌暴飲暴食、過飢或偏食。平時應多吃些蔬菜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白酒、大蒜和榨菜等。
  • 保持大便通暢:排便時不宜蹲廁過久,不要看書或吸菸。不要久忍大便,排便不要用力過猛,避免乾燥糞塊對肛門的壓迫,防止便祕和腹瀉。防治便祕,不能濫用瀉藥或經常灌腸,平時要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山芋、韭菜、青菜等)每天早晨空腹喝一些淡鹽開水。
  • 保持肛門部清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經常洗澡和坐浴。便後、睡前坐浴,勤換內褲。便後應用清潔柔軟的衛生紙揩淨肛門,以避免感染和擦傷肛門面板,肛門部保持乾燥清潔。

目前針對單純性肛瘻的治療仍以手術治療為主。治療原則:在維護肛門功能的前提下治癒肛瘻。

手術治療

  • 瘻管切開(切除)術:確定瘻管的行徑和內口,用鈍頭探針自外口穿過瘻管,由內口進入肛管,沿探針切開面板、皮下組織、瘻管,完全敞開瘻管;切除內口周圍炎性組織,以刮匙搔扒管壁肉芽及壞死組織,或將管壁全部切除;修剪創緣面板,使切口引流通暢並有利於肉芽從基底生長;結合袋形縫合有助於加快創面癒合。

藥物治療

主要通過中醫藥物來進行治療。

中藥湯劑

  • 溼毒內蘊:
    • 證候:肛周流膿水,膿質稠厚,肛門脹痛,區域性紅腫灼熱,渴不欲飲,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體困重,舌紅苔黃膩,脈弦數。適用於肛瘻復發或感染期改善症狀。
    • 治則:清熱解毒,除溼消腫。
    • 例方:萆薢滲溼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
    • 常用藥:萆薢、苡仁各 30 克、黃柏 12 克、茯苓、丹皮、澤瀉各 15 克、滑石 30 克(包)、通草 6 克、金銀花 9 克、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 4 克。
  • 正虛邪戀:
    • 證候:肛周間斷流膿水,膿水稀薄,外口皮色暗淡,瘻口時潰時愈,肛門隱隱疼痛,可伴有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脈濡。適用於肛瘻復發或術後改善體質。
    • 治則:補益氣血,托裡生肌。
    • 例方:十全大補湯。
    • 常用藥:人蔘、白朮、茯苓、炙甘草、當歸、川芎、熟地、白芍、黃芪和肉桂各 10 克。
  • 陰液虧虛:
    • 證候:肛瘻周圍面板顏色晦暗,外口凹陷,膿水清稀如米泔樣,形體消瘦,潮熱盜汗,心煩不寐,口渴,舌紅少津,少苔或無苔,脈細數。適用於結核性肛瘻及術後。
    • 治則:養陰託毒,清熱利溼。
    • 例方:青蒿鱉甲湯加減。
    • 常用藥:青蒿 6 克、鱉甲 15 克、生地 12 克、知母 6 克和牡丹皮 9 克。

薰洗療法

  • 硝黃洗藥:
    • 組成:芒硝 60 克、大黃 30 克、紫花地丁 30 克、一枝蒿各 30 克、麻黃 10 克。
    • 作用:清熱解毒,軟堅消腫。
    • 適應證:肛門直腸周圍膿腫初期。
    • 用法:煎水薰洗。
  • 消腫洗劑:
    • 組成:蒼朮 30 克、黃柏 15 克、赤芍 10 克、大黃 10 克、野菊花 15 克、川草烏(各) 10 克。
    • 作用:清熱除溼,消腫止痛。
    • 適應證:膿腫潰後,腫脹疼痛。
    • 用法:煎水薰洗。
  • 苦蔘湯:
    • 組成:苦蔘 60 克、石菖蒲 9 克、白芷 15 克、蛇床子 30 克、金銀花 30 克、菊花 60 克、黃柏 15 克、地膚子 15 克。
    • 作用:祛風除溼,殺蟲止癢。
    • 適應證:膿腫潰後,肛周潮溼瘙癢。
    • 用法:煎水薰洗。

疾病發展和轉歸

單純性肛瘻治療不及時會使肛瘻遷延不愈,反覆膿腫發作,逐漸發展成為複雜性肛瘻。但經正確手術治療後可痊癒。

單純性肛瘻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肛腺感染:進入肛腺的糞便、異物或損傷導致肛腺隱窩瘀滯而感染。這種慢性感染使腺管上皮化,一旦形成膿腫並破潰或經外科引流,上皮化的腺管與肛周面板相通而成為肛瘻。
  • 中央間隙感染:中央間隙是肛門直腸膿腫的原發部位,而櫛膜區上皮細胞的存在是肛瘻的致病因素。上皮細胞被認為是胚胎期肛直竇的遺蹟,對病源菌易感性強。病菌由破損的肛管上皮侵入,在中央間隙內最先形成中央膿腫,繼而沿縱肌纖維向其他間隙蔓延形成肛瘻。
  • 盆腔感染:盆腔感染會形成提肛肌膿腫,膿腫可通過括約肌間隙向下延伸到會陰,形成括約肌間瘻。或者穿破提肛肌,形成不典型的坐骨直腸窩膿腫,最終成為括約肌外瘻。常見的原因有闌尾炎、盆腔炎、炎症性腸病、直腸低位吻合口漏和盆腔腫瘤等。
  • 肛周疾病:肛裂、肛周化膿性汗腺炎、肛周疾病術後感染、克羅恩病、結核病變、性傳染疾病、惡性腫瘤和艾滋病等。

哪些人容易患單純性肛瘻?

  • 20~40 歲青壯年男性。
  • 不注意肛門清潔衛生者,易使致病菌入侵。
  • 患有糖尿病、肺結核或克羅恩病等疾病者,因機體抵抗力降低和炎症刺激更容易引起單純性肛瘻。

反覆發作的肛周疼痛、流膿水及肛周潮溼瘙癢不適感等。若不及時處理,可能會進一步發展成為複雜性肛瘻。

常見症狀有哪些?

  • 肛周疼痛:若肛瘻引流不暢,可出現區域性腫痛,尤以排便或活動後加重。若感染加劇而形成“瘻管性膿腫”,可出現區域性紅、腫、熱、痛,或伴惡寒、發熱等全身症狀。有些患者感覺肛門墜脹疼痛,且向腰骶部放射。但肛門外觀無變化,多為黏膜下瘻(膿腫)或在齒線上方的內盲瘻的急性炎症期。
  • 肛旁流膿:膿液量與肛瘻病程長短、管道數量、位置高低以及內口大小有關。初發瘻管分泌物較多,味臭而稠厚。日久則分泌物變稀薄,呈間歇性發作。膿性分泌物可自面板潰口、肛內流出。
  • 肛周瘙癢:由於肛瘻外口分泌物刺激,可引起肛周面板瘙癢。有時還會繼發肛門溼疹等面板病。長期刺激可致面板呈苔蘚樣變增厚。

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排便不暢:慢性炎症刺激引起肛管直腸環纖維化,或瘻管圍繞肛管形成半環狀或環狀纖維組織增生,影響肛門括約肌舒縮而導致排便不暢。
  • 發熱:患者急性炎症期可惡寒、發熱等。
  • 增強體質,促進氣血流暢和增加腸蠕動。
  • 注意飲食節制,切忌暴飲暴食、過飢偏食。平時應多吃些蔬菜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白酒、大蒜、榨菜等。
  • 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排便時間最好選擇早晨起床或早飯後。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經常洗澡和坐浴,保持肛門部的清潔。
  • 及時治療有關疾病:如發現肛門部疼痛、瘙癢、出血、分泌物增多、面板腫脹等情況,應及時治療,防止炎症擴散,疾病加重或誘發肛瘻;有蟯蟲、滴蟲等,就及時驅蟲治療,防止繼發肛門溼疹,瘙癢症,肛裂等;肛門疾病常因周身有某些疾病而發生,或因病情加重而出現症狀,如肺結核可併發肛周膿腫、肛瘻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