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鈉血癥: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血清鈉濃度低於正常下限(135 毫摩爾/升)的狀態,稱為低鈉血癥。臨床上較為常見,特別在老年人中,初期表現為疲乏、噁心、厭食、頭昏、嗜睡、表情淡漠等。

此病常繼發於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失鈉性腎炎、過量服用利尿劑、胃腸疾病、水中毒及晚期肝硬化等情況。

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不僅與血鈉的高低有關,還和血鈉降低的速度有關,血鈉下降速度越快,臨床表現越重。短時間內嚴重低鈉血癥可能導致腦水腫、癲癇發作、驚厥、昏迷等腦部併發症。

低鈉血癥程度嚴重且伴有症狀時,一線治療方案是靜脈輸注高滲鹽水,高滲鹽水治療必須在病房密切監測下進行,以防損傷神經,對大腦造成永久性的損害。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老年人或慢病患者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疲乏無力等症狀,進一步加重出現頭痛、嗜睡、神志淡漠、遲鈍等表現,需要及時就醫。
  • 嚴重的低鈉血癥未及時治療,可能出現腦水腫,如出現抽搐、癲癇發作等,需要撥打急救電話。

建議就診科室

  • 急診科
  • 腎內科
  • 心血管科
  • 消化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低鈉血癥?

由於低鈉血癥的症狀可能因人而異,因此醫生會要求患者接受血液和尿液檢查來確診。

  • 測定血壓、血滲透壓。
  • 檢查血鈉、鉀,尿鈉、鉀等電解質,血尿素氮、肌酐等。
  • 根據情況選做心電圖、B 超、腦 CT 等檢查。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飲水量和尿量怎麼樣?
  • 是否嘔吐、腹瀉、大量出汗?
  • 有沒有心臟病、肝病、腎病、腫瘤等基礎疾病?
  • 是否使用利尿劑或服用含利尿劑成分的藥物?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低鈉血癥是缺少鹽嗎?吃鹹點可以治療嗎?
  • 治療期間正常飲食嗎?
  • 為什麼會頭痛?
  • 高血壓患者,降壓藥中有利尿劑,需要更換藥物嗎?
  • 平時愛出汗,喝水還是喝飲料,喝多少合適?
  • 鈉低到多少會威脅生命?
  • 多吃瘦肉、魚肉、菠菜、馬鈴薯等含鈉豐富的食物。
  • 對於慢性失鈉性低鈉血癥,補鈉速度不宜過快,同時補充適量的鎂等礦質元素,可以多吃綠葉蔬菜。
  • 如果老年患者在慢性心力衰竭穩定期,不要過分限制鈉鹽的攝入。同時多吃一些含鉀豐富的食物,如香蕉、葡萄、柚子等。

病因治療

很多因素都可以引起低鈉血癥,治療方案要根據病因來確定。

  • 如果患者飲水過多,則需減少液體攝入量。
  • 對於服用利尿劑者,可調整治療方案,使血液中的鈉恢復至正常水平。
  • 如果患者突然出現嚴重低鈉血癥,需接受緊急治療來升高鈉水平,並實時監測血鈉。

藥物治療

  • 低鈉血癥程度嚴重且伴有症狀時,一線治療方案是靜脈輸注高滲鹽水,24 小時後增加 6 毫摩爾/升(不超過 12 毫摩爾/升),此後每 24 小時額外增加 8 毫摩爾/升,直到血清鈉水平恢復至 130 毫摩爾/升[2]
  • 高滲鹽水治療必須在病房進行,且需密切監測,以防損傷神經,對大腦造成永久性的損害[3]

低鈉血癥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血鈉水平過低可能有許多原因,包括:

  • 藥物:利尿劑、某些抗抑鬱藥及止痛藥可能引起排尿增多或出汗增多,這可能影響血鈉水平。
  • 某些疾病:心力衰竭、腎臟疾病或肝臟疾病可能影響體內的液體量,進而影響血鈉水平。此外,慢性腹瀉、嚴重腹瀉或嘔吐可能消耗體液和鈉。
  • 激素失衡:某些激素會影響血鈉水平。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調綜合徵會使患者出現水瀦留(組織間隙裡積存了過多的水,無法通過尿液排出);艾迪生病(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可能影響控制電解質水平的激素;甲狀腺激素水平過低也會影響血鈉代謝。
  • 飲水過多:大量出汗後快速大量飲水,會稀釋血液中的鈉含量,運動者在耐力專案(例如馬拉松或鐵人三項) 期間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

  • 搖頭丸:搖頭丸是違禁的苯丙胺產品,服用後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低鈉血癥。

哪些人容易患低鈉血癥?

  • 很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病,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利尿劑等,容易出現低鈉血癥。
  • 腎臟疾病、心力衰竭、內分泌系統等疾病患者。

如果低鈉血癥非常輕微,則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症狀。症狀通常出現於血鈉水平突然降低時。

低鈉血癥常見症狀有哪些?

  • 噁心伴嘔吐。
  • 疲乏。
  • 頭痛或意識模糊。
  • 肌肉抽搐或痙攣。
  • 易怒和煩躁不安。
  • 嚴重時可能出現癲癇甚至昏迷。

低鈉血癥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短時間內嚴重低鈉血癥可能導致腦水腫、癲癇發作、驚厥、昏迷等腦部併發症。
  • 慢性低鈉血癥則可能損傷神經,導致癱瘓失語。
  • 對於患有可能引起低鈉血癥 (例如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 疾病的患者,務必儘早接受治療。
  • 長期服用利尿劑,或低鈉血癥高風險人群,須密切關注相關症狀,一旦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疲乏無力等表現時,及時就醫。
  • 參加劇烈體育活動時,適當補充電解質飲料。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