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心包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放射性心包炎(radiation pericarditis)是最常見的放射性心臟病,由放射線損傷心臟和心包所致,多為縱隔、胸部惡性腫瘤進行放療的併發症,如乳腺癌、肺癌、食道癌、縱膈轉移性淋巴瘤等的放療。
  • 由於腫瘤型別、放療方式、照射劑量的不同,放射性心包炎的發生率差別較大。有報道提示該病在所有胸部、縱膈等惡性腫瘤放療病例中的發生率為 6%~30%。
  • 心臟放射線照射體積≥60%,照射劑量≥55 戈瑞。
  • 急性放射性心包炎(多發生在放療期間或放療結束半年內);慢性放射性心包炎(又稱滲出性心包炎,多發生在放療後 12 個月內);縮窄性心包炎(由滲出性心包炎發展而來,多發生在放療後 3~6 年);纖維素性心包炎(由於心包和心肌廣泛纖維化所致)。
  • 急性放射性心包炎患者表現為急性心包炎症狀,可出現發熱、心前區疼痛、氣促、厭食、心率加快等。慢性放射性心包炎患者可無症狀,或表現為胸痛、胸悶、呼吸困難。
  • 無症狀患者定期隨訪,有症狀者可給予藥物抗炎治療,並吸氧、臥床休息;心包積液量較大者,需進行心包穿刺抽液;嚴重滲出伴縮窄性心包炎患者行心包切除術。
  • 如治療不及時,反覆嚴重滲出可導致縮窄性心包炎,預後不良。
  • 在制定放療方案時,應精準定位,注意保護心臟,減少心臟照射體積,控制照射劑量、次數、時間。

當進行過放療治療的腫瘤患者出現發熱、胸痛、心率加快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嚴重呼吸困難時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急救電話。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發熱;
  • 心前區疼痛;
  • 厭食:不想吃東西;
  • 心慌:心臟跳動的很快,感覺心臟亂跳;
  • 氣促:呼吸淺而迅速;
  • 頭暈;
  • 乏力:感覺沒有力氣;
  • 下肢水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嚴重呼吸困難。

建議就診科室

  • 心血管內科
  • 心血管外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放射性心包炎?

放射性心包炎在臨床上尚無特異性診斷標準,醫生多根據患者病史(腫瘤放療史的患者具備放射性心包損傷所需的條件)、臨床表現再結合心包穿刺術、心電圖、胸部 CT 等檢查來進行診斷。由於臨床表現相似,故需與結核性心包炎、癌性心包積液、化膿性心包炎等鑑別。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心包穿刺術:患者麻醉後,醫生將穿刺針插入心包腔的技術。可幫助醫生排除與放射性心包炎症狀相似的疾病。心包液為淡黃色滲出液,多由腫瘤、炎症、或物流化學刺激導致;心包液細胞學檢查:未見癌細胞,可排除癌性心包積液;無抗酸桿菌,可排除結核性心包炎;無化膿性細菌,可排除化膿性心包炎。
  • 心電圖檢查:可發現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有助於放射性心包炎的診斷。
  • 動態心電圖:部分患者有時行常規心電圖檢查時無異常表現,便可採用動態心電圖檢查,記錄患者 24 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內的心電活動,有助於明確診斷該病。
  • 心臟彩超:可以明確有無心包積液,心臟結構和功能是否存在異常,必要時還可以對心包積液進行定位,指導臨床醫生進行心包穿刺。
  • 胸部 CT 檢查:可發現心包積液,判斷心包增厚程度以及下腔靜脈擴張,有助於放射性心包炎的診斷。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哪裡不舒服?
  • 什麼時候開始發現有這些症狀的?
  • 有沒有腫瘤病史?
  • 有沒有放射線治療史?
  • 是否記得放療的方案以及劑量?
  • 有沒有得過結核病?
  • 有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病史?
  • 有沒有服用藥物?若有,效果怎麼樣?
  • 有沒有進行心電圖、CT 等檢查?若有,結果如何?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得的是什麼病?
  • 我為什麼會得這種病?
  • 有什麼檢查方法?
  • 有什麼治療方法?哪種最適合我?
  • 可以治癒嗎?
  • 會復發嗎?
  • 會留下後遺症嗎?
  •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麼?

放射性心包炎患者日常注意事項主要包括規範藥物治療、按時複查、有病情變化及時就診等。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對於心包穿刺的患者,術後切口可能出現穿刺點疼痛,是正常現象,但需要注意穿刺點有無分泌物、紅腫等。
  • 在家用藥注意事項:按時、按量服藥,不可停服或漏服,如有嚴重藥物副作用(如過敏、噁心、嘔吐等),請及時就醫。
  • 術後、用藥複查:治療期間一般 1~2 個月複查一次,醫生會根據病情變化選擇電解質、B 型鈉尿肽、心電圖、心臟彩超等檢查中的一項或多項。但如有心慌、胸悶等不適,即便沒到約定的複查時間,也應該及時就診。
  • 飲食:低鹽低脂飲食,適當增加新鮮蔬菜水果攝入,忌食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 運動:治療期間注意保證充分的休息,利於身體恢復。切忌劇烈運動,如打籃球、踢足球、跑步等。病情穩定後,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如散步、太極拳等。
  • 其他:保持樂觀情緒,正確面對疾病,由於該類患者多是由惡性腫瘤放療引起的,如有精神心理障礙,應積極尋求心理醫生輔導和藥物治療。

無症狀患者定期隨訪,有症狀者需給予藥物治療,並吸氧、臥床休息;心包積液量較大者,需解除心包壓塞;如果病情嚴重,可能需要手術。

藥物治療

  • 非甾體抗炎藥:可抑制炎症反應,緩解疼痛症狀,常用藥物有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
  •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抑制炎症,緩解毒素反應,減少心包滲出,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常用藥物有甲強龍、氫化可的鬆、地塞米松等。

手術治療

  • 心包切除術:對於嚴重縮窄性心包炎患者,若已影響心臟功能,需儘早進行心包切除術來解除心臟的壓迫。但該手術患者的死亡率較高,心肌纖維化的患者預後較差,故手術前可做心肌活檢,確定有無心肌纖維化。
  • 心包穿刺抽液:對於大量心包積液的患者,可通過心包穿刺抽液來緩解心臟壓塞的症狀。

疾病發展和轉歸

放射性心包炎是放療導致心臟損傷的嚴重併發症,若損傷較輕,早期積極治療,患者預後較好;若損傷嚴重,治療不及時,反覆發作,患者的預後較差,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

放射性心包炎是胸部、縱隔惡性腫瘤進行放射治療的嚴重併發症。

放射性心包炎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惡性腫瘤行放射性治療時,由於照射劑量較高、時間長、心臟的照射體積較大等因素而對心包造成損傷。

哪些人容易患放射性心包炎?

  • 轉化生長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水平較高的患者,進行放療後發生放射性心包炎的機率高於體內 TGF-β 水平低的患者;
  • 放療劑量較高的患者:心臟 V5(接受 5% 的處方劑量照射的靶體積百分比)、V60(接受 60% 的處方劑量照射的靶體積百分比)的放療患者,進行放療後發生放射性心包炎的機率高於放射量較低的患者。

急性放射性心包炎患者表現為急性心包炎症狀;慢性放射性心包炎患者可無症狀,或表現為非特異性心包炎、無症狀性心包積液、胸腔積液等。

放射性心包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放射性心包炎的常見症狀包括:

  • 發熱
  • 心前區疼痛
  • 厭食(不想吃東西)
  • 心率快(心臟的跳動很快)
  • 氣促(呼吸淺而迅速)
  • 頭暈
  • 乏力(感覺沒有力氣)
  • 呼吸困難
  • 下肢水腫

放射性心包炎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放射性心肌損害:放射線有可能會損傷心肌,導致心肌間質纖維化、心臟瓣膜增厚、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炎、不同程度的房室傳導阻滯,可伴有心內膜纖維化,發展成限制型心肌病。
  • 慢性心包壓塞:慢性大量心包積液可壓迫心臟,限制心臟的充盈和舒張,導致心包壓塞。
  • 縮窄性心包炎:病程較長的患者,可由於反覆發生的滲出性心包炎而導致心包增厚、粘連,使心臟收縮和舒張能力下降。

放射性心包炎的發生與心臟的照射劑量和體積密切相關,因此主要通過優化放療方案來減少放射性心包炎的發生率。

在接受治療時,醫生會通過精確定位、多野照射技術、三維適形調強放療技術,以及採用體內照射與體外照射相結合的辦法,減少放射性心肌炎的發生,而患者需要理解醫生的舉措,配合醫生遵醫囑接受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