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蜂窩織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急性蜂窩織炎(Acute cellulitis),是發生在皮下包括筋膜下、肌間隙或深部蜂窩組織在內的急性、瀰漫性、化膿性感染[1]。病變不易侷限,擴散迅速,與正常組織沒有明顯界限。

  • 關於其發生率等,目前沒有相關資料。
  • 最主要的病因是面板黏膜受損和致病菌感染,常見的致病菌多為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等。
  • 主要症狀是患處的紅、腫、熱、痛,繼之炎症迅速沿著皮下向四周擴散,腫脹明顯,疼痛劇烈。深部的急性蜂窩織炎多有寒戰、高熱、頭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狀[2]
  • 主要治療方法是使用抗菌藥物和清除感染灶,若形成膿腫應及時切開引流[3]
  • 多數患者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該病的主要危害是引起全身感染中毒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 最重要的預防手段是重視面板衛生,防治面板受傷。嬰幼兒和老年人的抵抗力較弱,應加強生活護理。

出現面板破損後的區域性紅腫熱痛,或全身症狀,如寒戰、高熱、肌肉痠痛等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高熱寒戰。
  • 面板區域性高熱。
  • 口腔頜面部紅腫熱痛。
  • 腹痛。
  • 呼吸急迫。
  • 吞嚥困難。
  • 新生兒拒乳、哭鬧不安。
  • 體溫過低。
  • 意識模糊、嗜睡或昏迷。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寒戰高熱。
  • 意識狀態昏睡昏迷。
  • 吞嚥困難。
  • 呼吸困難。
  • 肢體壞疽。

建議就診科室

  • 普外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急性蜂窩織炎?

醫生通常根據患者的病史、症狀和體徵,以及既往基礎疾病作出臨床診斷,最終確診需要微生物及藥敏培養[3]

常用的輔助檢查包括以下。

  • 血液檢查。血常規可見白細胞計數增多,部分患者肝腎功能可出現異常。
  • 超聲。對於深部膿腫有一定的診斷意義。
  • 影像學檢查。眶周或頸部 CT、腹盆腔 CT 等。
  • 微生物培養。對血液、區域性化膿組織液或深部感染灶引流液進行微生物培養,可提高對所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檢出率。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區域性有無紅、腫、熱、痛?
  • 有無發熱?體溫最高多少?有無伴隨寒戰?
  • 近期有過外傷嗎?有無其他部位的感染?
  • 有無憋氣胸悶?有無吞嚥困難?
  • 有無頭暈頭痛?
  • 有無服藥或到別的醫院就診?做過哪些檢查?吃過哪些藥?
  • 有無慢性病,如糖尿病、血液病等?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這個病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 疾病有多嚴重?會導致什麼後果?
  • 有哪些治療方法?
  • 需要不需要手術治療?
  • 能徹底治癒嗎?會不會復發?
  • 有沒有什麼併發症或後遺症?
  • 治療期間有哪些注意事項?
  •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不同部位的急性蜂窩織炎注意事項也稍有不同,對於淺表的面板軟組織感染尤其是糖尿病下肢感染,要注意觀察皮溫和全身感染中毒的症狀;對於口腔頜面部感染,要注意呼吸及吞嚥的情況,警惕氣道壓迫引起窒息等;如為深部組織感染,要觀察發熱及腹部表現。

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臥床休息,防止區域性水泡破潰繼發感染,避免搔抓[5]
  • 區域性面板常規消毒後,使用生理鹽水和乳酸依沙吖啶清洗膿腔、清除壞死組織,更換敷料時動作輕柔,減少疼痛刺激。
  • 觀察體溫變化,高熱者要注意液體補充,避免電解質紊亂。
  • 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
  • 注意嚴格的消毒隔離,定時開窗通風。家人接觸患者前後均應該洗手。

主要的治療原則是使用抗菌藥物和清除感染灶,若形成膿腫應該及時切開引流[1][4]

藥物治療

  • 可用青黴素或頭孢類抗生素,懷疑合併厭氧菌感染時加用甲硝唑。根據治療效果,或細菌培養與藥物敏感試驗的結果,進行藥物調整。
  • 早期急性蜂窩織炎,可用 50% 的硫酸鎂溼敷,或敷用金黃散、魚石脂膏等。
  • 產氣性蜂窩織炎必須及時隔離,傷口可用 3% 過氧化氫液沖洗、碘伏溼敷等方式處理。

手術治療

  • 若形成膿腫應及時切開引流。
  • 口底及頜面部急性蜂窩織炎應儘早切開減壓,以防喉頭水腫、壓迫氣管。
  • 其他各型蜂窩織炎,可在皮下病變處行多個小的切口減壓。

其他治療方法

對症處理。包括改善全身狀態和維持內環境的穩定,高熱時可選用冷敷物理降溫,進食困難者予以輸液維持營養和體液平衡,呼吸急促時予以吸氧輔助通氣等。

疾病發展和轉歸

多數患者經過積極的抗感染及病灶清除可獲得較好的效果,部分患者因合併全身感染中毒性休克有一定的死亡風險。

急性蜂窩織炎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常因面板、黏膜損傷或皮下組織受細菌感染而引起。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或其他型鏈球菌、厭氧菌。
  • 致病菌感染後,炎症不易侷限,擴散迅速,在短期內可出現廣泛的皮下組織炎症、滲出、水腫,導致全身炎症反應和內毒素血癥,但血培養往往呈陰性,若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蜂窩織炎,病變常較侷限[1][2][3]

哪些人容易患急性蜂窩織炎?

  • 新生兒。
  • 孕產婦。
  • 糖尿病患者。
  • 口腔頜面部感染者。

通常分為表淺和深部感染。表淺感染開始時的主要症狀是患處的紅腫熱痛,繼之炎症迅速沿皮下向四周擴散,腫脹明顯,疼痛劇烈,病變加重時,面板水泡破潰出水樣液。深部的急性蜂窩織炎在區域性面板的症狀多不明顯,多有寒戰、高熱、頭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狀[1][2]

急性蜂窩織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區域性症狀:皮膚髮紅、區域性腫脹、皮溫升高、區域性疼痛。
  • 全身症狀:寒戰、高熱、頭痛、乏力、體溫過低,嚴重者可有意識障礙、吞嚥困難、呼吸急迫、口底腫脹、窒息等。

急性蜂窩織炎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該病進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害和結局是面板壞疽、呼吸衰竭、全身中毒休克等。

常見併發症包括:

  • 面板壞疽。
  • 腹腔感染。
  • 頜下蜂窩織炎。
  • 感染中毒性休克。

重視面板衛生,防治面板受傷。嬰幼兒和老年人的抵抗力較弱,應加強生活護理[1][5][6]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注意休息、加強營養,增加機體抵抗力,避免區域性及全身感染。
  • 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孕婦、兒童要尤其注意避免面板破損。
  • 有慢性病如糖尿病者,注意避免感染。
  • 行口腔或鼻竇手術等的患者,術後注意觀察體溫變化,出現感染跡象時及時就診。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