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特發性心包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急性特發性心包炎是指心包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而發生的急性炎性反應及滲液。
  • 在國外是心包炎發生的主要型別,國內發病率近年呈上升趨勢。有季節性,初春、冬末季節為發病高峰。
  • 病因目前尚不明確。可能是由於病毒直接感染或感染後身體出現的免疫反應導致。其中以柯薩奇 B 病毒及埃可病毒最為常見,除此之外還有流感病毒、脊髓灰質炎、乙肝病毒及水痘等。支原體、鉅細胞病毒和其他不常見的病原體,也可造成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發生心包炎。
  • 急性特發性心包炎的症狀主要有發熱、上呼吸道感染(如咳嗽、咳痰、咽喉腫痛等)、心前區或胸骨後疼痛,醫生聽診可以發現大部分患者有心包摩擦音,少數患者合併胸膜炎或肺炎。
  • 急性特發性心包炎從發病開始不經任何治療,2~6 周大多數可以自然痊癒。治療一般針對原發疾病的治療、解除心臟壓塞以及對症治療。
  • 急性特發性心包炎主要會使患者發生呼吸困難、胸部疼痛、並限制心臟運動。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導致心包積液、心臟壓塞及壓縮性心包炎的發生。
  • 預防病毒感染,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急性期嚴格臥床休息,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若症狀加重宜及早入院治療。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發熱:持續 39 度以上高熱,或體溫在 39 度以上但 24 小時內波動範圍超過 2 度、體溫最低時仍高於 37 度。
  • 咽喉腫痛、咳嗽、咳痰無力。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心前區或胸骨後疼痛
  • 呼吸困難

建議就診科室

  • 急診科
  • 心血管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急性特發性心包炎?

醫生可以通過詢問病史及症狀,再結合血液檢查、心電圖檢查、心臟超聲檢查、胸部 CT 或 MRI 檢查等輔助檢查來確診該病。

具體包括:

  • 血液檢查:空腹抽血查患者紅細胞沉降率、心肌酶、白細胞計數,一般急性特發性心包炎患者的血沉會加快,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增高,當炎症擴充套件到心外膜下心肌時心肌酶譜水平可明顯增高。
  • 心電圖檢查:急性特發性心包炎患者會產生明顯的心電圖變化。通過對心電圖變化的分析來判斷疾病進展程度,方便醫生進行診治。
  • 胸部 X 線檢查:可以通過 X 線檢查是否存在心包積液及心包積液量,進而判斷疾病的進展程度,但應注意的是成人滲液量少於 250 毫升、小兒滲液量少於 150 毫升時,X 線檢查可能難以發現,必要時應行胸部 CT 或 MRI 檢查。
  • 心臟超聲檢查:心臟超聲可以用來判斷是否存在心包積液和估算心包積液量,還可以診斷有無心臟壓塞。檢查費用低,安全性高。
  • 胸部 CT 或 MRI 檢查:CT 及 MRI 已經越來越多的被用於急性特發性心包炎的診斷。敏感度高,可以準確探查心包積液及測量心包的厚度,輔助醫生進行疾病診斷。缺點是檢查費用較高,CT 有一定輻射性。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無發熱?最近有沒有感冒?
  • 有無咽喉腫痛、咳嗽、咳痰?
  • 有無呼吸困難、無力、食慾不振?
  • 有無心前區或胸骨後疼痛?
  • 症狀持續多長時間了?以前有無類似症狀?
  • 有無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
  • 之前有沒有到其他醫院檢查和治療?效果如何?
  • 是否有吸菸、飲酒史?
  • 有無心肌梗死、類風溼病、結核或腫瘤病史?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為什麼會得這種病?嚴重嗎?
  • 需要做哪些檢查?
  • 該怎麼治療?
  • 多長時間可以治癒?以後會不會復發?
  • 後期會有其他併發症嗎?
  • 治癒之後應注意哪些方面問題?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用藥注意事項: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時應注意消化道不良反應,如上腹部的不適、隱隱的胃疼、噁心、嘔吐等;服用激素患者應待症狀緩解後逐漸減量至停用。
  • 術後注意事項:心臟穿刺術或心包切除術後應注意傷口清潔,預防感染。
  • 其他:充分休息,避免勞累,不適隨診。

急性特發性心包炎即使不接受治療,2~6 周後,大多數患者也可自愈。一般治療方法主要是針對原發疾病的治療、解除心臟壓塞及對症治療為主。有明確病因的心包炎患者,應首先針對其病因進行治療。

藥物治療

  • 非甾體抗炎藥:這類藥物可以在短時間內有效緩解急性特發性心包炎患者的胸痛症狀。代表藥物有: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 秋水仙鹼:可以預防心包積液的復發,當非甾體抗炎藥治療效果緩慢或效果不佳時,可聯合秋水仙鹼治療。
  • 激素治療:經非甾體抗炎藥和秋水仙鹼治療無效並出現心包積液量增多或血性心包積液傾向的患者,應在排除合併感染後採取激素治療,當症狀緩解後逐漸減量至停用,少數慢性複發性心包炎需用小劑量潑尼鬆維持治療數週甚至半年。代表藥物有:潑尼鬆。

手術治療

  • 心包穿刺術:當出現心包腔內液體增長過快或積液量過大而限制心室舒張及血液充盈的現象時,即行心包穿刺術。在局麻下,用穿刺針刺入心包腔進行穿刺抽液,並可插管進行長時間持續引流。
  • 心包切除術:當病情進展至心包縮窄,阻礙心臟功能時,可行心包切除術解除心臟壓迫。

疾病發展和轉歸

  • 急性特發性心包炎患者如果心包積液量少,沒有明顯的胸悶、氣短及呼吸困難症狀,可以不用特殊處理,只需積極治療原發病。
  • 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心肺功能,嚴重的可致死。經過及時的正規治療後,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急性特發性心包炎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可能是由於病毒等直接感染或感染後身體出現的免疫反應導致。

急性特發性心包炎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病毒感染:其中以柯薩奇 B 病毒及埃可病毒引起的急性特發性心包炎最為常見,除此之外還有流感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乙肝病毒及水痘病毒等。
  • 支原體及其他病原體感染:支原體感染也會引起心包炎。此外,其他一些不常見的病原體也可造成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發生心包炎。

哪些人容易患急性特發性心包炎?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急性特發性心包炎:

  • 病毒、支原體等感染者。
  • 免疫力低下者。

急性特發性心包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急性特發性心包炎的常見症狀包括:

  • 發熱:成人腋溫超過 37 度即為發熱。
  • 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咳嗽、咳痰、咽喉腫痛等。
  • 心前區疼痛:胸口疼痛。
  • 胸骨後疼痛。

急性特發性心包炎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再發性心包炎:急性特發性心包炎自然病程一般為 2~6 周,多數患者可自愈。然而 15%~40% 患者在數週後可再發心包炎。
  • 心包積液:受炎症刺激,心包的防禦體系被炎性物質侵蝕、損毀,出現了縫隙。且炎症反應使得心包腔內壓力與血管內不等,血管裡的液體順著壓力差通過縫隙流入了心包腔,產生心包積液。
  • 縮窄性心包炎:隨著感染產生的滲液的消退和機化,最終導致心包增厚而形成縮窄性心包炎。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注意環境衛生,同時避免與相關病毒攜帶者接觸,積極預防病毒感染;
  • 加強鍛鍊,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力。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