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羊水: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血性羊水(Bloody amniotic fluid)是指羊水中混有血液。常合併孕晚期陰道出血等症狀,一旦出現,應及時分析孕婦的臨床症狀,觀察子宮的不同表現,立即採取有效的處理方法,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母嬰的危險性。

  • 導致血性羊水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臍帶血管異常、子宮破裂。另外,還有部分孕婦發生血性羊水的原因尚不明瞭。
  • 本病的症狀包括孕婦和嬰兒兩個方面。
    • 孕婦常會出現突然的陰道出血,血液呈暗紅色或褐色,量多;有時伴有持續性下腹部疼痛、腹脹。當出現陰道流液時,可見大量淡紅色、鮮紅色,甚至是暗紅色、褐色血性羊水湧出。
    • 胎兒會出現胎動減少和胎心下降等。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產後出血、胎兒畸形、新生兒肺部感染,甚至新生兒窒息、死胎。
  • 當突然出現大量陰道出血、持續的下腹部疼痛或墜脹感、陰道流出大量深紅色液體時應及時就醫。需要立即檢查孕婦的血常規、凝血功能、子宮超聲,動態觀察胎盤厚度、羊水量及性狀的改變。同時加強胎心監測,記錄胎兒胎動次數。
  • 無論何種原因出現血性羊水,都應積極處理,儘快結束分娩。孕婦應避免過度緊張,同時觀察胎動次數,儘快前往醫院。在產程中,一旦發現胎心異常,應儘快行人工破膜或羊膜鏡檢查,觀察羊水的性狀,施行剖宮產術結束分娩。在新生兒吸入血性羊水早期,為新生兒吸出呼吸道的液體,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順暢。再進行抗感染治療。
  • 在孕期,注意營養飲食,搭配合理。及時做好各項檢查,定期產檢。有異常情況,需要及時就診。產後一般需加強對新生兒的護理,儘量讓寶寶側臥睡覺。餵奶時,不要讓寶寶吃太快,防止出現嗆奶。餵奶後應進行拍嗝,幫助寶寶排出胃部空氣。

何時就醫

孕婦若出現下列情況應引起警惕,建議及時就醫查明原因:

  • 無誘因突然出現腹痛。
  • 腹部受到嚴重撞擊或擠壓。
  • 體溫升高:腋下溫度超過 37 攝氏度。

一旦發現下列情況,應立即前往急診或撥打 120 急救電話:

  • 陰道大量出血。
  • 陰道大量液體流出。
  • 胎動減少。

就診科室

  • 婦產科

就醫前準備

就醫前,請準備好既往病史資料及用藥資訊,並認真思考和回答下列問題,這些資訊有助醫生準確、快速的判斷病情:

  • 什麼時候開始出現這些情況的?
  • 腹部疼痛是持續性的還是一陣一陣的?
  • 持續時間有多久?
  • 有感覺到胎動嗎?有沒有數胎動次數?
  • 以前有生過孩子嗎?順產還是剖腹產?
  • 有沒有自行處理過?
  • 既往有哪些病史?比如高血壓、腎病等病史?
  • 有無藥物過敏史?
  • 既往妊娠過程中是否出現過類似情況?

常用檢查

醫生可能會採取下列檢查以明確診斷:

  • 測血壓:預測或觀察孕婦是否有妊娠高血壓病。
  • 測量宮高腹圍:估計胎兒宮內發育情況、體重。
  • 血常規:評估患者是否有感染、貧血及缺氧等。
  • 凝血指標:提示孕婦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礙。
  • 超聲檢查:通過超聲動態觀察妊娠中胎兒生長髮育情況、羊水量及性狀、臍帶及胎盤厚度。
  • 胎心監測:對胎兒在宮內的情況進行監測。
  • 陰道檢查:檢視子宮頸開啟程度,觀察有無胎頭高浮、有無血性羊水流出。
  • 羊水穿刺:是最直觀的檢查方法。觀察是否存在血性羊水,並可以檢查胎兒是否有缺氧現象。

治療原則/方法

羊水是孕育胎兒的重要環境。如果在妊娠期出現了血性羊水,標誌著胎兒已經存在危險。所以應迅速確診處理。對於血性羊水,醫生可能採取下列治療方法:

  • 在產程中,應該嚴密觀察。如胎心正常,無產科指徵者以陰道分娩(順產)為宜。一旦發現胎心異常,應儘快進行人工破膜,或羊膜鏡檢查羊水的性狀。如果羊水血性、胎心異常二者並存,需儘快採取措施結束分娩,採用剖宮產的方法分娩出嬰兒。
  • 如合併產後感染,需及時給予產婦抗感染治療,使用大劑量有效的抗生素,如使用頭孢類注射液靜滴,需在皮試陰性的情況下執行。同時給予新生兒青黴素預防感染治療。
  • 產後出血者,當血紅蛋白低於 110 克每升時,及時給予糾正貧血治療。輕度貧血者可口服硫酸亞鐵、枸櫞酸鐵銨和右旋糖酐鐵。同時注意補充葉酸和維生素。重度貧血者,血紅蛋白低於 70 克每升時需輸血治療。
  • 如果是血性羊水患者,新生兒在降生過程中會嗆到一些羊水,可能會導致肺部感染,導致新生兒吸入性肺炎。醫生會及時幫助新生兒,吸出呼吸道的液體,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順暢,再進行抗感染治療。一般會將寶寶送到溫箱,加強護理以及對症治療,如:注意保暖,發熱時應用退熱藥,如複方對乙醯氨基酚,或物理降溫,如用酒精棉球擦拭嬰兒關節等。有嚴重窒息者,給予氣管插管及心外按壓等急救措施。

常見原因

引起該症狀的主要原因包括: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臍帶血管異常、子宮破裂。

  • 胎盤前置:發生率約為 15%。在妊娠 28 周之後,胎盤不在正常子宮體部的後壁、前壁或者側壁,而是到達子宮下段,甚至到達宮頸內口,胎盤邊緣接近或者完全覆蓋子宮內口。隨著子宮增大,附著於子宮下段或宮頸部位的胎盤,不能相應伸展而引起錯位分離,導致出血。前置胎盤與多次刮宮、多產、多孕、不良生活習慣(如吸菸酗酒),以及一些輔助生殖手段(如人工授精、試管嬰兒)有關。
  • 胎盤早剝:在妊娠 20 周後或是分娩期,胎盤比胎兒先分娩出來,部分或是全部胎盤從子宮壁剝離出來,容易引起出血。引起胎盤早剝的原因較多,如孕婦有高血壓,可因血管收縮、痙攣導致胎盤與子宮壁發生剝離,形成血腫。產程中破膜放羊水導致宮腔壓力驟減,使胎盤從子宮壁上剝離。機械因素如孕婦腹部受到碰撞。
  • 臍帶血管異常:血管沒有附著在胎盤上,而是附著在胎盤邊緣,血管一旦破裂,就會導致出血。或者由於臍帶扭轉、臍帶過短導致出血,滲入宮腔內,形成血性羊水。
  • 子宮破裂:常因為使用縮宮素引產不當、剖腹產術後等引起子宮破裂,出現血性羊水。

還有部分孕婦發生血性羊水的原因尚不明瞭。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況的人群更容易出現血性羊水症狀:

  • 有妊娠期高血壓、慢性高血壓、慢性腎臟病等病史者:血管容易破裂,導致血性羊水發生。
  • 腹部受撞擊或擠壓者:腹部被外力碰撞或擠壓,如搭乘地鐵時,由於擁擠導致腹部受到擠壓,容易發生胎盤早剝。
  • 羊水過多者:妊娠期間羊水量超過 2000 ml,會導致分娩時張力過大,引起胎膜早破,引起出血。
  • 前置胎盤或凶險性前置胎盤者。
  • 前次妊娠曾發生過胎盤早剝離者。
  • 有輪廓胎盤史者:前次妊娠時,胎盤的胎兒面中央有凹陷,周邊圍繞一圈略高起的黃白色環形皺褶,稱為輪廓胎盤。由於邊緣血管壁薄弱,容易破裂,可導致胎盤邊緣早期剝離、出血。
  • 有剖宮產史者:剖腹產手術後,容易形成瘢痕子宮。再孕的時候,子宮破裂的風險會更大。

臨床表現

血性羊水最主要的表現為突然的陰道出血、腹痛、陰道流液及胎動減少。

  • 陰道出血:突然發生,血液呈暗紅色或褐色,量多。
  • 腹痛:持續性下腹部疼痛,肚子發緊、發硬,小腹有向下墜的感覺,嚴重時遠超過痛經帶來的疼痛感。
  • 陰道流液:可見大量淡紅色、鮮紅色,甚至是暗紅色、褐色血性羊水湧出。
  • 胎動減少:如果 12 小時胎動次數少於 10 次,屬於胎動減少。孕婦通過自測評價是最簡便有效的辦法。如果孕婦不確定胎動是否減少,可通過吃東西或爬樓梯活動,刺激胎兒甦醒,然後再進行評價。

日常護理

  • 孕期必須戒菸戒酒,禁止飲用含酒精的飲料。
  • 懷孕期間忌食海鮮、甲魚、薏米、山楂、香料、咖啡等食物,建議新鮮蔬菜、豆製品、瘦肉、魚類合理搭配。產後增加營養,應合理安排膳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魚湯、新鮮蔬菜、瘦肉等。
  • 保證充足睡眠,最低保證每天睡眠 8 小時,鼓勵午睡 1 小時左右。儘量臥床休息,坐位會導致下肢壓迫引起水腫。
  • 注意衣著寬鬆,穿脫方便,不穿高跟鞋,避免摔倒。
  • 洗澡以淋浴為宜,鋪設防滑墊,防止摔倒。
  • 孕期前三個月是流產高發期,要絕對禁慾。在整個孕期,性生活要堅持兩個原則:一是不能壓迫和衝擊孕婦的腹部。二是由於孕婦的陰道和子宮黏膜的血管變粗充血,容易受傷、出血,因而動作要平和,不可粗暴、猛烈。
  • 孕婦如果出現身體不適,切忌自行服用藥物。應當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 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眾場合,防止受到撞擊或擠壓。
  • 產婦可在每天早晨起床前做保健操,經常開窗通風,呼吸新鮮空氣,適當的散步。

預防措施

  • 妊娠期高血壓:首先需監測血壓。輕度患者,應酌情增加產前檢查次數,適當減輕工作,保證充分睡眠。休息及睡眠時取左側臥位。注意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補足鐵和鈣劑。中、重度患者一經確診,必須遵醫囑規律服藥。
  • 慢性腎臟疾病:必須嚴格監測血壓、蛋白尿、腎功能、水腫情況。
  • 有剖宮產、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輪廓胎盤史者必須嚴格按照產檢要求,按時完成相關產前檢查。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