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

鐵是人體中重要的金屬元素之一,是組成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重要成分。鐵也是體內一些酶的組成成分。如果食物中缺乏元素鐵,胃腸道吸收有障礙,或丟失鐵過多,就可造成鐵缺乏症。

鐵缺乏症可分為缺鐵、缺鐵性紅細胞生成和缺鐵性貧血三個過程,這是缺鐵程度上的差別。由於臨床上只重視缺鐵性貧血,而對缺鐵狀態重視不夠,致使不少人健康受影響。正常人約有30%左右鐵以鐵蛋白和含鐵血黃素形式貯存於肝、脾、骨髓中。

當機體鐵缺,首先動員這部分鐵。能準確地反映體內鐵貯存的檢查是血清鐵蛋白。如果血清鐵蛋白低於每升20微克則可診斷缺鐵。如果缺鐵狀態進一步嚴重就會發生貧血,這是一種小細胞低色索性貧血,也就是說血紅蛋白下降較紅細胞數下降更為顯著。骨髓細胞內外鐵檢查可反映骨髓中鐵貯存情況,如外鐵消失又有貧血,就可診斷缺鐵性貧血。

由於血清鐵測定不易確,波動較大,可受各種因索影響,所以血清鐵檢查已被血清鐵蛋白等方法所取代。缺鐵性貧血是我國,又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貧血,尤其是兒童及育齡期婦女。2歲以內兒童缺鐵性貧血發病率達10~48.3%,育齡期婦女缺鐵性貧血發病率為9.19%,妊娠期婦女可高達19.28%。缺鐵性貧血佔血液學同期門診就診者15.63%,佔全部貧血的50%。目前缺鐵性貧血已引起廣大醫務人員的重視。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