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和繼發性痛經的區別

對於痛經,我們大家都是很熟悉的,此病被診斷分“原發性”和“繼發性”。正確的治療首先要有正確的診斷,所以我們要把這兩種病症區別開來,以利於病症的治療。

⑴原發性痛經:

指經婦科檢查,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者,多發生於月經初潮後2-3年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輕婦女。

常發生於有排卵月經,因此一般在初潮後頭1~2年尚無症狀或僅有輕度不適。嚴重的痙攣性疼痛多發生於初潮1~2年後的青年婦女。如一開始出現規律性痛經或遲至25歲後發生痙攣性痛經,均應考慮有其他異常情況存在。原發性痛經常在分娩後自行消失,或在婚後隨年齡增長逐漸消逝。

原發性痛經的診斷:

主要在於排除繼發性痛經的可能。應詳細詢問病史,注意疼痛開始的時間、型別及特徵。根據:

①、初潮後1~2年內發病。

②、在出現月經血或在此之前幾個小時開始痛,疼痛持續時間不超過48~72小時。

③、疼痛性質屬痙攣性或類似分娩產痛。

④、婦科雙合診或肛診陰性。可得出原發性痛經之診斷。

⑵、繼發性痛經

生殖器官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者,經婦科檢查、B型超聲顯像、腹腔鏡等技術檢查有盆腔炎、子宮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病變致痛經。

Ⅱ度宮頸糜爛:炎症可循淋巴迴圈擴散到盆腔導致盆腔結締組織炎,現腰骶部疼痛、盆腔下墜痛及痛經。

慢性子宮內膜炎:痛經較多發生於未產婦,但嚴重痛經者極少,可能由於內膜過度增厚,阻礙組織正常退變壞死,刺激子宮過度痙攣性收縮所致。

慢性宮頸炎:下腹或腰骶部經常出現疼痛,每於月經期、排便或性生活時加重。

盆腔炎性腫塊炎性包塊盆腔炎腹痛在月經期也會加重,但不如子宮內膜異位症所致的痛經明顯。

子宮發育異常:有原發性閉經、痛經、不孕、習慣性流產、每次妊娠胎位均不正或難產等病史。

子宮內膜異位症:以往月經來潮時並無疼痛,而從某一個時期開始出現痛經。可發生在月經前,月經時及月經後。

子宮腺肌病:30歲以上的婦女,出現繼發性、漸進性加劇的痛經為本病的主要症狀。

子宮內膜息肉:出現月經失調,如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經間期出血、痛經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