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耳草 - 中藥材

地耳草,中药名。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ex Murray的干燥全草。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功效。主治黄疸、痈肿、跌打损伤、肠痈、疖肿、湿疹等。

功效作用

功能

利溼退黃,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主治

1、主要用於黃疸、癰腫、跌打損傷、腸癰、癤腫、溼疹等。

2、西醫診為黃疸性肝炎、胃腸炎、闌尾炎、接觸性皮炎屬於溼熱者,跌打損傷屬於瘀血阻滯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大劑可用至90-120g;或搗汁。外用:搗爛外敷,或煎水洗。

化學成分

含黃酮、黃烷醇及其苷類和間苯三酚衍生物,如槲皮苷、田基黃甲素、地耳草素等。

藥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田基黃甲素對牛型結核桿菌、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豬霍亂桿菌和痢疾桿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和殺菌作用。

2、此外,地耳草尚有保肝、提高T淋巴細胞數、興奮體液免疫系統、抗過敏、降壓、抗癌等作用。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傳染性肝炎(有黃疸和無黃疸型均可):地耳草二至三兩,水煎服,每天一劑。(《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2、治痧症吐瀉:地耳草一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3、治痢疾:地耳草五錢,水煎,紅痢加白糖,白痢加紅糖一兩調服。(《江西民間草藥》)

4、治小兒驚風,疳積瀉:地耳草一兩,水煎服。疳積瀉加雞肝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5、治喉蛾:鮮地耳草七錢至一兩,搗爛,同涼開水擂出汁服。或乾草五錢,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6、治疹後牙疳:地耳草五至六錢,搗取汁,和人乳搽患處。(《湖南藥物志》)

7、治溼疹:地耳草適量,煎水洗。(《江西民間草藥》)

8、治皰癤腫毒:地耳草煎水洗。(《湖南藥物志》)

9、治跌打損傷:地耳草五至八錢,酌加黃酒或酒、水各半,燉一小時,溫服,日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10、治毒蛇咬傷:地耳草五錢,天胡荽一兩,青木香五錢。水、酒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鑑別用藥

金錢草與地耳草:同屬利溼退黃藥,都歸肝、膽經,能利溼退黃,用於溼熱黃疸,又都有清熱解毒之功,用治瘡癰腫毒等。但金錢草為利水通淋,清熱排石要藥,善清肝膽之火,又能除下焦溼熱,善於治療砂淋、石淋等淋證。而地耳草還可活血散瘀消腫,用洽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地耳草宣導滯,消癰腫,拔毒散結之力較強,可用於肺癰,腸癰等。

相關藥品

中華跌打丸。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二採收。曬乾。生或鮮用。以乾燥、葉多、黃棕色或黃綠色、無雜質者為佳。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置乾燥處。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全草長10-40cm。根鬚狀,黃褐色。莖單一或基部分枝,光滑,具4稜,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對生,無柄;完整葉片卵形或卵圓形,全緣,具細小透明腺點,基出脈3-5條。聚傘花序頂生,花小橙黃色。氣無,味微苦。以色黃綠,帶花者為佳。

飲片性狀

參見藥材性狀。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金絲桃科金絲桃屬植物地耳草。

形態特徵

一年生小草本,高10-40cm。全株無毛。根多須狀。莖叢生,直立或斜上,有4稜,基部節處生細根。單葉對生;無葉柄;葉片卵形或廣卵形,長3-15mm,寬1.5-8mm,先端鈍,基部抱芭,斜上,全緣,上面有微細透明油點。聚傘花序頂生序頂生而成叉狀分歧;花小,徑約6mm;花梗線狀,長5-10mm;萼片5,披針形或橢圓形,長3-5mm,先端急尖,上部有腺點;花瓣5,黃色,卵狀長橢圓形,約與萼片等長;雄蕊5-30枚,基部連合成3束,花絲絲狀,基部合生;子房上位,1室,卵形至橢圓形,長約2mm,花柱3,絲狀。蒴果橢圓形,長約4mm,成熟時開裂為3果瓣,外圍近等長的宿萼。種子多數。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分佈區域

廣佈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道地產區

主產於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湖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田野較溼潤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