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薯莨 - 中藥材

白薯莨,中药名。为薯蓣科植物白薯莨Dioscorea hispida Dennst.的块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痈疽肿毒,梅毒,下疳,跌打肿痛。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消腫。

主治

癰疽腫毒,梅毒,下疳,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外用:搗爛敷;或煎水洗、研末調塗、熬膏貼。

注意事項

禁內服。

化學成分

含生物鹼薯蕷鹼,薯蕷鹼-N-氧化物。

藥理作用

1、中樞興奮作用:本品所含薯蕷鹼對大鼠、小鼠均可引起防己毒素樣驚厥,表現陣攣性和不協調的驚厥形式,大劑量可產生強直-陣攣性發作,在接近驚厥劑量時有某些催醒作用。

2、其他作用:薯蕷鹼皮內注射對豚鼠有區域性麻醉作用;能增強腎上腺素對麻醉貓的升壓作用,而對離體豚鼠迴腸則有對抗乙醯膽鹼作用。對正常大鼠有抗利尿作用,1mg相當於100μu垂體後葉素。

毒理作用

薯蕷鹼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60mg/kg。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洗疳聖藥。敷瘡,散熱解毒,理癰疽惡毒,大瘡,消腫。

2、《嶺南採藥錄》:治跌打傷腫痛,敷背癰,治下疳。

3、《廣西民族藥簡編》:研粉衝開水服,治痢疾;研粉調醋搽患處,治皮蘚(壯)。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蛇頭療,穿骨蛇:鮮白薯莨90g,和蜜搞敷患處,每日換3-4次。

2、治橫痃便毒:鮮白薯莨30g,紅糖15g,搗爛敷患處。(1-2方出自福州臺江《民間實用草藥》)

3、治溼疹:鮮地遍、垂柳葉各適量。煎水外洗。(《玉溪中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9-12月採挖,切片曬乾或鮮用。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白薯莨。

形態特徵

纏繞草質藤本。塊莖大小不一,卵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外皮褐色,有多數細長鬚根,斷面新鮮時白色或微帶藍色。莖粗壯,圓柱形,長達30m,有三角狀皮刺。掌狀複葉有3小葉;葉柄長達30cm,密被柔毛;頂生小葉倒卵圓形、倒卵狀橢圓形,雄花序長可達50cm,穗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密被絨毛;雄花外輪花被片小,內輪較大而厚;雄蕊6,有時不全發育。蒴果三稜狀長橢圓形,硬革質 ,密被柔毛;種子兩兩著生於每室中軸頂部,種翅向蒴果基部伸長。花期4-5月,果期7-9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500m以下的溝谷邊灌叢中或林邊;野生或栽培。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