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肝損傷的概念

肝損傷是全世界內的常見病,因為後期會發展成為肝硬化及肝癌,嚴重威脅到人類健康。肝損傷分為急性和慢性肝損傷,一般情況下,急性肝損傷會發生黃疸,肝功能下降、膽紅素升高、轉氨酶升高;慢性肝損傷會有體乏無力,食慾不振。肝損傷一般包括有脂肪肝、藥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炎。肝損傷發病原因很多,主要有化學性肝損傷、藥物性肝損傷、情志性肝損傷,病毒性肝損傷。我們先了解下藥物性肝損傷。

經常碰到這樣一些人,明明在治療別的疾病,結果肝臟功能異常,按照原來的病繼續治療,不但沒好,反而加重,及時調整藥物,用保肝的藥物,病情很快好轉。根據醫學分析,這是一種很常見的藥物性肝受損現象。

根據統計,約有900餘種藥物可引起肝臟損傷,用藥後出現肝功能異常或其他症狀。近年來,隨著臨床新藥的不斷開發,醫源性肝損傷已經成為十分重要的問題,藥物性肝損傷的比例也越來越大,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超過了40%。

常引起肝損傷的藥物有:阿司匹林、保泰松、布洛芬、四環素、紅黴素、甲基多巴、他馬唑、雌性激素及其某些抗腫瘤藥物。長期或大量使用這些藥物,可引起肝內膽汁鬱積和肝細胞壞死。

藥物性肝損傷和病毒性肝損傷症狀非常相似,有時候可能被誤診。藥物性肝損傷要及時停用引起肝臟受損的藥物,適當給予保肝藥物,功能會慢慢恢復,如果是病毒性肝損傷,就要注意對症治療,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幾乎百分之百的治療病毒性肝損傷的藥物都會對肝臟功能有影響,所以治療病毒性肝損傷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保肝護肝。

有病就要求醫、吃藥這是常識。但是,由於長期大量吃藥會引發一些疾病也是不容忽視的。作為患者,特別是易患肝臟受損的人群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適當調整藥物的配比,儘可能降低因藥物導致肝臟受損的機率。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