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駁骨丹 - 中藥材

大驳骨丹,中药名。为爵床科植物黑叶爵床Adhatodaventricosa(Wall.)Nees的茎叶或根。具有活血止痛,化瘀接骨,祛风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跌打伤肿,骨折,劳伤腰痛,风湿痹痛,胃气痛,肺痈,乳痈,无名肿毒,外伤红肿。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止痛,化瘀接骨,祛風除溼,消腫解毒。

主治

跌打傷腫,骨折,勞傷腰痛,風溼痺痛,胃氣痛,肺癰,乳癰,無名腫毒,外傷紅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注意事項

孕婦慎服。

相關論述

1、《本草求原》:“專治乳癰,功勝於蒲公英,同黃糖、酒糟搗敷。”

2、《嶺南採藥錄》:“理跌打傷,接合筋骨,取葉搗敷之。”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溼,理跌打。主治骨折,跌打扭傷,風溼性關節炎,創傷紅腫,肋間神經痛。”

4、《全國中草藥彙編》:“活血散瘀。主治腰腿痛,外傷出血。”

5、《廣西民族藥簡編》:“葉水煎服,治肝炎(仫佬族)。”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跌打:大駁骨根15g,山荔枝15g,鳥不企6g,浸酒60g。內服少許,外擦患處;或大小駁骨各15g,透骨消15g,澤蘭15g,血見愁15g,兩面針根9g。煎水衝酒服。(《廣東

省惠陽地區中草藥》)

2、治骨折:大駁骨、小駁骨、酢漿草、兩面針根(皆鮮用)各30g。搗爛,加黃酒少許,骨折復位後外敷患處,小夾板固定,每日換藥1次。(《全國中草藥彙編》)

3、治風溼骨痛:鮮大駁骨、莪術各60g,香附子30g。共搗爛,酒炒敷患處。(《梧州地區中草藥》)

4、治胃氣痛:大駁骨根30g,樹邦子30g,細葉白蘭香15g。煎水調白糖服。

5、治外傷出血:大駁骨葉曬乾為末,外撒傷口。(4-5方出自(《廣東省惠陽地區中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可採,洗淨鮮用或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莖枝圓柱形,多切成段,長4-6cm,直徑0.6-1cm。表面光滑,微具縱稜,灰綠色或棕黃色,節部膨大,略帶紫色,斷面中空有髓。葉對生,具短柄;葉片橢圓形,革質,長10-15cm,寬3-6cm,先端鈍,基部楔形,全緣,葉面青綠色,葉背黃綠色,微顯光亮,無毛。氣微,味微辛。

以莖枝細、葉多、色青綠者為佳。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爵床科植物黑葉爵床。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1-2.5m。莖直立,圓柱形;新枝綠色,老枝灰黃色,節顯著膨大呈膝狀。葉對生;具短柄;葉片近革質;橢圓形,長10-15cm,寬4.5-6cm,先端鈍,基部漸窄,全緣。穗狀花序頂生,長達10m;有多數寬卵形的苞片,長約1.2cm,寬約1cm,綠色,稍有毛,內有3-4花;小苞片極小;萼片5,長約5mm;花冠二唇形,長約1.5cm,花白色而有紅色斑點,上唇2裂,下唇較大,3淺裂,中裂較寬;雄蕊2,著生於花冠喉部,伸出,花柱線形,2淺裂。蒴果卵形或橢圓形,長約8mm,有毛。

分佈區域

分佈於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常栽培作綠籬。野生於山坡、水邊、路旁灌木叢中或林下溼潤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