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竹茹湯《聖濟總錄》 - 方劑

石膏竹茹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六十三。为清热剂。具有清热降逆,益气和中之功效。主治上焦壅热,见食呕吐,头痛目赤。症见呕吐,胃脘痞满,口渴,舌淡苔黄,脉细数。临床上治疗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炎等属上焦壅热,中焦气虚者。

  • 名称:石膏竹茹汤《圣济总录》
  • 出处:《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 分类:清热剂
  • 功用:清热降逆,益气和中
  • 主治:上焦壅热,见食呕吐,头痛目赤

歌訣

1、洳江割夏草,人小茅更高。2、茹姜葛夏草,人硝茅梗膏。

組成

石膏二兩(60g),竹茹(焙)、人參、白茅根、半夏(湯洗七遍,炒)各一兩(30g),玄明粉、桔梗(炒)、甘草(炙,銼)、葛根(銼)各半兩(15g)。

用法用量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加生薑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功用

清熱降逆,益氣和中。

主治

上焦壅熱,見食嘔吐,頭痛目赤。

方義

本方臨床上常用於治療上焦壅熱,中焦氣虛之嘔吐。上焦壅熱,熱邪傷津耗氣,加之中焦氣虛,胃氣失和,升降失常則嘔吐,胃脘痞滿;胃氣虛則受納失司,故見食即吐,乏力。熱邪傷津,則口渴;舌淡苔黃,脈細數為上焦壅熱,中焦氣虛之象,治當以清熱降逆,益氣和中。方中重用石膏,清上焦氣分實熱,竹茹清胃中虛熱而止嘔,兩者共用為君;半夏降逆止嘔,助竹茹和中降逆止嘔之功,人參大補元氣,能補中焦之氣,兩者共為臣藥;葛根、白茅根清熱生津,以助石膏清上焦氣分之熱,玄明粉瀉下清熱,桔梗開宣肺氣,引諸藥上行以清肺熱,上藥俱為佐藥;甘草益氣和胃,調和藥性,為佐使之用。諸藥合用,以達清熱降逆,益氣和中之功,使上焦之熱得清,中焦之虛得補,則嘔吐諸症自消。

運用

1、診斷要點:症見嘔吐,胃脘痞滿,口渴,舌淡苔黃,脈細數。2、臨床上治療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炎等屬上焦壅熱,中焦氣虛者。

加減化裁

胸脘疼痛者,加鬱金、救必應、元胡;胃納差者,加神曲、麥芽;大便爛者,加藿香、佩蘭。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醫方類聚》:“治上焦壅熱,見食嘔吐,頭痛目赤,石膏竹茹湯方:石膏二兩,竹茹焙,人參,白茅根,半夏湯洗七遍,炒,各一兩,玄明粉研,桔梗炒,甘草炙,銼、葛根銼各半兩。右九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