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藶苦酒湯 - 方劑

葶苈苦酒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活人书》卷十六,主治①《活人书》:伤寒七八日内热不解。②《准绳·类方》:发狂烦躁,面赤咽痛。

  • 名称:葶苈苦酒汤
  • 出处:《活人书》卷十六
  • 主治:①《活人书》:伤寒七八日内热不解。②《准绳·类方》:发狂烦躁,面赤咽痛

組成

苦酒(即米醋)一升半,生艾汁(無生艾,煮熟艾汁,或用艾根搗取汁用)半升,葶藶一合(熬,杵膏)。

用法用量

上煎取七合,作三服。

主治

①《活人書》:傷寒七八日內熱不解。②《準繩·類方》:發狂煩躁,面赤咽痛。

重要文獻摘要

《張氏醫通》:“葶藶苦酒湯治汗後熱不止發狂,煩躁面赤咽痛。葶藶一合以苦酒即米醋一升,煎葶藶至半升,入生艾汁半合,再煎三五沸,去滓溫服,如無生艾,以幹艾浸溼,搗汁代之。”《證治匯補》:“葶藶苦酒湯治癇病發時項強直視,不省人事,肝經熱盛,或有咬牙者。苦酒半斤,葶藶一合,生艾汁半斤,煎作三服,吐後,瀉青丸下之。”《傷寒類書活人總括》:“陽毒弦洪促數,身熱無汗,陽毒升麻湯、葶藶苦酒湯即米醋、大黃湯、梔子仁湯、黑奴丸、太乙牛黃膏,用竹葉湯調下。”《中華醫學大辭典 (上、下卷)》:“傷寒唾膿血,此證由邪熱鬱發所致,凡酒客輩及素有溼熱蘊積者多患之,宜葶藶苦酒湯。”《儒門事親校注》:“夫傷寒之寒熱者,惡寒為表熱裡和,故惡寒脈浮大也;發熱為裡熱表和,故發熱脈滑實也。可以吐法而解之,用拔雪湯主之。生薑、蔥白、豆豉同煎葶藶苦酒湯,上而越之。”《傷寒補亡論校注》:“陽毒病,陽氣獨盛,陰氣暴絕,必發躁,狂走妄言,面赤斑斑如錦文,咽痛,或下利赤黃,脈洪實滑促,宜用酸苦之藥,令陰氣復,而大汗解矣。葶藶苦酒湯、升麻湯、大黃散、梔子仁湯、黑奴丸,可選而用之。”《溫熱暑疫全書》:“下後熱不止,脈澀咽痛,胸滿多汗,熱傷血分也,葶藶苦酒湯吐之。……更有辛熱發汗,徒耗津液,裡熱益甚,胸腹滿悶,因誤用下藥,反發熱無休止,脈來澀。此陰血受傷也。急宜葶藶苦酒湯探之,以收陰氣,洩邪熱。若服後熱勢轉劇,神氣昏憒,譫語錯亂者,必不救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